079 国粹-《大清话事人》
            
            
            
                
    第(3/3)页
    ……
    报名加入的83人,从李郁手中挨个领取了第一个月的饷银。
    实打实的银子,比画饼强十倍。
    接下来,就是严格的训练。
    从列队,结阵,到装填火枪,起码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勉强做到。
    3个月,可以大体熟练。
    比起训练一支冷兵器精锐,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花钱成本,都不值的一提。
    干苦力的人手短缺,很好解决。
    随便摆个摊,招募流民干雇工,要多少有多少。
    只不过,要考虑府衙的反应。
    虽说,如今从知府到班头,个个拿自己的好处。
    可是,他们毕竟还是清廷的忠臣。
    在大是大非面前,未必敢帮李郁。
    这又绕到了胡师爷之前说的那个话题,开矿的合法地位!
    只要西山煤矿一日不在户部名单内,地方官府就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从你这只是拿钱。
    一旦出乱子,朝廷就会拿他们的命。
    这个逻辑,很清晰。
    “难道,我真的去找胡师爷?”
    李郁自言自语,非常的不甘心。
    胡师爷的甜枣,又大又甜,可每吃一颗,都要付出好多的人命。
    雷老大,加上几个弟兄的鲜血,就是最好的佐证。
    李郁决定,再等等。
    等刘千,从徽州府回来。
    了解一下那股山匪的情况,还有韦俊入伙后的待遇。
    再做打算!
    ……
    “阿仁,胡师爷女儿长得如何?”
    “据说还行,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
    “年龄呢?”
    “豆蔻年华。”
    李郁松了一口气,这就好。
    实在不行,还可以换一种思路。
    上车不买票,让老胡头跳脚去。
    枫桥镇,钦差行辕。
    元和知县张有道,终于等到了召见的机会。
    给钦差的亲信家人,就花了200两门包。
    他的心都在滴血,舍不得。
    自从上次投机,一船棉布沉入长江,他就没回满血。
    如今女婿病故,女儿只能回来居住。
    又多了一笔开销,实在是闹心。
    “张大人,请吧。”
    张有道集中精神,步入了钦差屋子。
    “卑职元和知县张有道,拜见钦差大人。”
    “起来吧。”
    钦差是上三旗人,和军机大臣阿桂,据说有点亲戚关系。
    长得很有福相,耳朵尤其长。
    这也是他最得意的一点。
    “张大人,本钦差派人查看了你县官仓,还有账目,你干的不错。”
    “谢钦差大人夸赞,卑职自从上任以来,无一日敢懈怠。”
    “下去吧。”
    简短的对话,毫无营养。
    张有道叹了一口气,他明白这其实是敷衍。
    朝中无靠山,钦差能不找你的麻烦,已经是幸运了。
    罢了,还是回去和如夫人唱戏吧。
    这当官,和唱戏真没什么区别。
    都是粉墨登场,看谁演技好。
    ……
    钦差来了,地方上自然要配合。
    施粥,就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
    光在枫桥镇周围,开设了足足30个粥厂。
    府衙,县衙,各士绅,都积极响应,号称是粥厂包围苏州城。
    官仓的陈年粮食,还有善人捐献的老米,一股脑的都派上了用场。
    钦差很满意的看着喝粥的壮观景象。
    忍不住想做作诗一首,然而刚吟了一句,就卡住了。
    只得讪讪作罢,心想这汉人的玩意真难学。
    难怪皇上每次巡游,都要去曲阜孔府瞧瞧。
    如今的粥厂,也都用上了蜂窝煤饼。
    引得这钦差啧啧称奇,还特意瞧了一下成品。
    “这是何人发明?”
    “本府柴禾商会会长李郁,此人素爱行善事。”
    “哦?他人在吗?”
    “这会不在,他正在城东娄门施粥。钦差大人想见他,下官这就派人去通知他。”
    “娄门”,
    在府城东北侧,属于元和县地盘。
    李郁带着人,大清早就开始在这里施粥。
    一来响应府衙的号召,二来确实也做点善事。
    顺便招揽一些青壮,没有家眷的。
    6口锅一字排开。
    “施粥啦。一人一碗,排队!”
    维格堂的幌子在一边飘扬,让路人都看见。
    ……
    饥民的数量实在太可怕了。
    一开始每口大锅前还仅是三四十人排队候着,很快就变成了看不到头的队伍。
    “娄门有施粥”的消息一传开,城外饥民就蜂拥而来。
    中午时分,已经是漫山遍野的人。
    李郁的额头冒出了汗珠,他拉过范京:
    “你速去县衙,请派衙役过来维持秩序。”
    “我感觉不妙,一会得出事。”
    “再去粮店拉5车粮食过来,不能断粮。”
    黑压压,缓慢挪步,表情麻木的饥民,就像僵尸一样。
    不时有人栽倒,再也爬不起来。
    城墙上,看热闹的人不时发出惊呼,满脸兴奋。
    不必惊讶,看热闹是国粹之一。
    只要是和自己无关的事,皆可看热闹。
    恶劣的生存,让许多人失去了同理心。
    相反,看到同类凄惨状,反而能成为一种自我安慰,减轻自己的心灵痛苦。
    俗称阿q精神胜利法。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