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桂军的缔造者-《大清话事人》
            
            
            
                
    第(3/3)页
    白健仁撒谎了,他谎称郁林团练战败,大部被俘。
    现在,
    他来受降。
    又当着北流县士绅、豪强十几人的面,当众割破手掌,歃血盟誓。
    “广西人不打广西人,守护乡梓,同进同退,一视同仁。”
    如此一番组合拳,终于实控了北流县。
    截断了粮道!
    数日后,
    在容县南侧对峙的郁林团练开始缺粮,人心惶惶。
    知州便服潜逃,不知所踪。
    陆廷武开出了不错的劝降条件,在承诺基本不损害郁林州原士绅、豪强的前提下,他成为了新的首领。
    军政一把抓~
    地盘扩大,军队扩编。
    ……
    事实证明,
    广西人不打广西人的口号很有效。
    扩编后的梧州团练开进了西边的浔州府,兵不血刃拿下了贵县。
    之后,
    兵临府治所在——桂平。
    广西团练大臣陆廷升毕竟是当过京官的,果断率兵,从柳州府出发摘桃子,说服了浔州府武宣知县打开城门。
    这样一来,
    桂平就成了孤家寡人。
    谈判来回拉扯了半天,最终桂平也宣布加入老乡大家庭。
    柳州、浔州、梧州、郁林4地的武装合兵一处,接受团练大臣陆廷升的统一指挥,旗号桂军。
    这是建立在乡谊之上的松散联盟。
    口号是“拒外敌,保乡梓”。
    ……
    广西的事,广西人说了算——这一理念很先进,很有诱惑力。
    很快,
    在各路说客的努力下,除了南宁以及部分土司区域,其他区域纷纷宣布归顺。
    一夜之间,5万装备简陋的桂军俨然成形。
    各路首领齐聚柳州,参加桂军誓师大会。
    前理藩院官员、现广西团练大臣陆廷升慷慨激昂的发表了演讲,
    号召:
    全体广西人联合起来,维护家乡利益。
    有米自己吃,有地自己种,有事自己说了算。拒绝一切外来势力染指广西,无论清廷还是吴廷。
    斩白马,杀黑牛,当场血誓。
    以颇具乡土气息的方式发了毒誓:
    “若违违誓言,祖坟被刨,祖先不得安宁,家族从此绝嗣。”
    ……
    陆廷升在理藩院见过大世面。
    他很重视正治,创造性的提出了2个概念。
    第一,忽略汉、客、壮的身份区别,统统称为广西人。又给所有人找了一个共同的祖宗,秦始皇时期南下的驻屯秦军。
    第二,整编军队,组建常备军和地方民团。
    他的思路很神奇,但成功地说服了所有人。
    广西所有士绅、豪强皆需派出子弟担任各级军官,指挥本乡本土的士兵作战。
    常备军,需要听从统一号令。
    地方民团,只负责保境安民,任何时候都不会抽调出县作战。
    ……
    每个县组建1支常备军,500人左右。尽快实现兵器制式化、旗号正规化、训练专业化。
    理论上所有男丁都是民团。
    百万男丁,百万桂军。
    这一概念听着颇为中二,但落在这帮广西佬耳朵里只觉无比热血。
    广西佬骨子里好战。
    很快,
    陆大人的桂军概念深入人心,各方臣服。
    而陆廷升也适时的收走了各地的赋税,设布政使衙门从各地以统一标准收取钱粮。
    基本杜绝了火耗,做到了颗粒归公。
    如此一来,桂军就获得了稳定的粮饷来源,虽然不宽裕,但相比之前有了长足进步。
    ……
    砰~
    一声枪响,一头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的野猪中弹栽倒。
    挣扎了几下~
    死透了。
    “大哥,好枪法。”
    白健仁再次审视手里的火绳枪,爱不释手。
    “3钱火药,5钱铅子,榆木枪床,枪长2尺4寸,仅重6斤。真是一杆好枪!”
    前些天,他才弄明白了为啥之前己方火绳枪集体打不准。
    因为麾下装备的那批属于重型火绳枪,5钱火药,7钱铅子,后坐力过大。
    而麾下的弟兄们普遍年龄偏小,个头偏矮。
    射击时,把握不住。
    子弹都打上天了。
    发现问题,解决就不难。
    叉子枪!
    所有士兵携带一根叉子,架在上面射击,精度瞬间提高。
    ……
    之后,
    以大米为诱饵,白健仁打了两只兔子,三只野鸡。
    跟班黄潢川打了一头野狗。
    众人将猎物带回营烧烤。
    动物的油脂在火焰的烘烤下滴落。
    香味扑鼻。
    黄潢川腆着脸开口了:
    “爹,这兔子让给我吧?”
    ……
    白健仁犹豫了一下,还是递了出去。
    毕竟自己都当爹了,不能和儿子抢吃的。
    黄潢川接过喜滋滋的撕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夸奖:
    “爹烤肉的手艺真好,要是再来一口米酒就更好了。”
    然而,无人回应。
    他回头一望,只见身披素袄的陆员外家千金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美目惊恐。
    瞅瞅白健仁,又瞅瞅自己。
    似乎是被这种匪夷所思的伦理关系所震惊。
    黄潢川一时间脑子抽风,冒出一句:
    “爹,娘来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