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警惕美术落榜生-《美利坚财富之路》
            
            
            
                
    第(2/3)页
    并不是说把伍尔沃斯大厦买下来,就能够直接住进去的。
    伍尔沃斯作为曼哈顿知名大厦之一,位置又在巴克莱街和百老汇街这种核心位置。
    在这上面租赁的公司很多,还有很多都是知名企业。
    这些公司的租约,最少都是几年的,有的可能有十几年。
    想把这些公司清租出去,需要一定的违约成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外把亚伯名下的公司,包括史密斯资本等在内,迁进来伍尔沃斯大厦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大厦内部,可能也要进行一定的改装和装修。
    这些时间加起来,预计要半年左右。
    等半年过去以后,纽约也安全了。
    等那件事情发生以后,再把公司全都搬过来。
    这样一来,在当时人心惶惶的美国和曼哈顿。
    还能够混一个“坚定曼哈顿支持者”之类的成就。
    毕竟在那之后,是真的有很多跨国巨头、金融公司被吓到了,想要撤离曼哈顿来着。
    也就是后面美国和纽约当局,下了大力气保证不会再发生这种事。
    才让曼哈顿不至于一夜之间,因为恐慌而变成鬼城。
    话说回来,亚伯记得好像在那件事以后。
    曼哈顿,甚至整个纽约市区的房价,曾经连续跌了好几个月。
    等到第二年,美国人看到了白房子的决心以后,才重新建立了对曼哈顿和纽约市区的信心。
    想到这里,亚伯觉得到时候可以让新起点房产,在那件事过后来曼哈顿大扫货。
    亚伯打算以他自己的名义,直接购买伍尔沃斯大厦。
    这样虽然每年要交一定的地税,但是可以一次性花掉十六亿美元。
    这么大笔的利润,就会被变成投资。在做新的报税表的时候,会比较容易一点。
    两人一边喝着各自喜欢的咖啡,又一边聊了聊史密斯资本的事情。
    史密斯资本在没有亚伯发起大行动的情况下。
    它对市面上投资者们的吸引力,其实不是很强。
    因为投资者们,本来奔着史密斯资本来,就是因为亚伯可以为他们提供高额利润的。
    没有这一层关系在的话,史密斯资本和其他华尔街巨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反而因为品牌、渠道、交易点等因素,属于巨大的劣势之中。
    高盛那两万多名的副总裁,他们又不是全都待在纽约。
    他们之中的一大部分,全部散播在全美国甚至全世界。
    简单的说,就是这些老牌巨头有大量的分公司。
    这些分公司吸纳了巨多的客户。
    这一点史密斯资本可没有。
    它目前能够吸引到的,也就只有纽约附近的投资者。
    还有一些慕亚伯的名而来的大富豪。
    这也就让史密斯资本,除了由亚伯来当基金经理的那几个私募以外。
    其他的金融产品、投资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严重不足。
    对这种情况,大卫·梅隆也没什么好办法。
    只能一步一步来,在纽约站稳脚跟以后。
    后续在其他城市,再陆陆续续增加营业点和分公司。
    想了想,亚伯提出一个建议:
    “或许我们可以增加一个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大卫·梅隆道:
    “额头儿,我们的金融产品中,本来就有货币基金的存在啊。”
    说到货币基金,天朝的兔子们大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余额宝”。
    但其实货币基金不是老马首创。
    它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上世纪的70年代初到80年代。
    美国处在经济衰退而通胀较高的“滞涨”环境中。
    那时候是苏强美弱、苏攻美守的年代。
    身强体壮的红熊,把欧美世界吓得瑟瑟发抖。
    当时美国国内,连《华尔街日报》这种资本家的报纸,都在“定、体、问”,都在“美国请等等你的人M”,都在怀疑路线错误了。
    迫于经济问题,当时的美联储对银行存款利率进行管制。
    这就让居民存款利率,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存款一直处于贬值状态。
    当时美国的通货膨胀,最严重时一度高达20%以上
    那时候银行为了吸引资金,推出利率高于通胀率的大额定期存单。
    然而这种定期存单起始金额较大,往往是以十万或百万美元为最低投资单位。
    在那个时期,只有少数机构投资者,或者富豪们,才有足够的现金去做这样的投资。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当时可以参与的金融投资品,只有利息低得可怜的银行储蓄帐户、股票和债券。
    在时世艰难时,人们很自然地寻找安全性好、流动性强的资产。
    但很多金融资产要么风险太大、缺乏流动性、要么收益太低,总之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金融需求。
    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大养老基金“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现金管理部的主管兼信用分析师鲁斯·班特。
    他在对金融服务业作了周详的调查之后,产生了一个天才的想法。
    他在1970年创立了一个命名为“储蓄基金公司”的共同基金,并于1971年获得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认可,对公众销售金融产品。
    1972年10月,储蓄基金公司,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
    同时以1000美元为投资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
    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了大企业才能获得的投资回报率,同时拥有了更高的现金流动性,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诞生了。
    在那之后类似的货币基金层出不穷,在2001年的现在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就连史密斯资本自己,由大卫·梅隆和公司高管们开发出来的众多金融产品,也有一个货币基金。
    好在大卫也适应了自己的这个老板。
    大卫知道,亚伯在风险极高的交易里如神如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