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0【造反了!】-《大宋泼皮》
            
            
            
                
    第(2/3)页
    军营校场上,韩桢照例给士兵们上课。
    短短五日时间,士兵数量已经扩展到了三百四十人。
    这还是韩桢有意控制数量,只挑那些胆气足,且身体素质相对好一些的青壮,否则数量还会更多。
    原因很简单,士兵待遇太好了。
    一日三顿干饭,三日一顿肉食。
    为了吃肉,附近三座大山里的野兽都快被他们给抓光了。
    “这个字念做‘文’,一文钱两文钱的文……”
    正授着课,山寨往传来一阵高喊:“快开门,俺有要事禀报!”
    韩桢目光一凝,手中粉笔断成两截。
    下一刻,寨门被打开,一个少年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此人正是仇牛,前几日韩桢唤人将他从松山岭接了过来,目前作为军中的探子,负责打探县城和周围村镇的情报。
    自从得知宋徽宗于全国各路征收丁身钱,他心里便清楚,近日一定不会太平,于是提前做了准备。
    一路来到韩桢近前,仇牛喘息道:“村长,梅村的村民造反啦,他们杀了葛员外,自号缠巾军。”
    哗!
    士兵们顿时一阵哗然。
    韩桢虽然也杀了官,占了小王村,但却没有扯起反旗,明目张胆的说要造反。
    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没有扯反旗,最多就是个匪寇,虽说被官府抓了,同样都是死罪。
    可问题在于,当地官员一般不会理睬匪寇,就算剿匪,那也是征召一些弓手乡兵和巡检。
    就比如宋江,当初官府对他的定位就是流寇。
    所以,哪怕宋江领着上千人纵横几州之地,也不见军队出动,张叔夜剿宋江时,领的也都是乡兵和弓手。
    但造反就不同了,州府会在第一时间出动军队镇压。
    韩桢问道:“领头的是谁?”
    没有人领头振臂高呼,那帮村民最多也就往山上跑,绝不可能敢杀地主富户造反。
    仇牛答道:“俺不认得,只听说唤作孙大圣。”
    孙大圣?
    韩桢面色略显古怪,随即又问道:“你回来时,他们去往何处了?”
    “似乎是往石口村方向去了!”
    仇牛也不太确定,天色太黑,他又不敢靠近。
    拍了拍他的肩膀,韩桢命令道:“你现在赶去县城,若有异动,立刻回来禀报。”
    “得令!”
    仇牛点点头,快步出了山寨。
    旁人或许不晓得,但韩桢却很清楚,一旦爆发起义之后,雪球滚起来有多快。
    一旦某个村子起义,只需再寻几个村子,杀几个地主,立刻就能裹挟数千农民。
    若是再吸纳些逃户,那便是上万人,足以攻打县城了。
    什么时候是攻打县城的最佳时机?
    自然是眼下。
    趁着夜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难不成还要等到明日天亮了,再大摇大摆的去攻城?
    目视他离去,韩桢高声喊道:“聂东!”
    “卑职在!”
    聂东上前一步,抱拳拱手,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如今魏大伤势还未痊愈,聂东暂代军营长一职,手下统辖三名都头,分别是张和、胡忠以及小武。
    张和三人,每人统领十名队正。
    每名队正,又各自管理十二名士兵。
    韩桢命令道:“整军,全军戒备,随时准备迎敌!”
    “得令!”
    在聂东等西军这段时日的操练下,士兵们已经有模有样,不在像之前那样,拿着朴刀一窝蜂的乱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