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 ——这场大胜于人心上的振奋作用,其实要远远超过具体利益。 在当前这种天灾不断的情况下,没有什么比一场大胜更能提高士气。 顾熙想要的也正是如此。 此战刚刚结束,他便命人于天下之间散播消息。 当这消息彻底传开之后。 朝野皆震! 如今的大汉庙堂与当初顾晟顾康时可不同。 多年的摄政已经让顾熙与其他大臣拉开了明显的差距,没有人会在意顾熙到底还能立下多大的功劳。 毕竟再怎么立功,顾熙也只能走到这儿了,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如今听闻大胜自然皆是大喜。 而对于刘祜与邓绥而言。 顾熙只要安全便对大汉而言是一件好事,更别说大胜了。 至于民间的反应则要更为激烈许多。 许多百姓都将此次大胜的功劳,归功在了当初顾熙的洛水祭祀上。 在这种情况之下。 关于朝廷的一些谶纬迷信的传闻也是不攻自破。 加之朝廷的赈灾始终都没停过! 就在这种种传言之下,大汉的人心回来了!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 哪怕天灾仍旧不停。 但只要人心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这一系列的天灾还是不可能动摇到大汉的国本。 最关键的是,顾熙的手段这还未完。 在察觉到民心的转变之后,顾熙又马不停蹄的安排起了一桩桩人工祥瑞之事。 什么古碑显字、神鸟传书、白雉惊现世间、麒麟现世等等各种传闻。 他甚至连演都不演一下。 只是让人去传。 流言的力量从古至今,皆如隐匿于暗处的潮水。 看似无形,却能在关键时刻掀起惊涛骇浪,左右着局势的走向。 借着此次大胜的东风。 这一桩桩的流言,以惊人的速度流向大汉各地。 “什么?有白雉现于山林?最后竟自己走进了京城?哎呀,此乃大兴之召啊!” “听闻了嘛?泰山之巅降下一块巨石,上面现文,说我大汉之天灾只是上苍的考验,若是能够渡过天灾,便可万世昌盛?” “景星现于夜空之下?此事可是真的??” “.....” 到了最后,甚至都不再需要顾熙再去安排什么,当这种传闻彻底传开之后,百姓们自己便会搞出极多的神迹接着传下去。 回来了... 都回来了! 昔年那个国威滔天的大汉似乎是真的回来了! 哪怕仍有术士仍想散布谣言,但仍是挡不住这种大势,甚至都出现了百姓愤起而直接殴打术士之事。 而顾氏的声望竟然也在这股东风之中疯狂上涨。 这一切可谓是让顾易看的瞠目结舌。 怎么感觉....顾熙对于鬼神之说的态度,比顾康顾晟他们还要更加不屑呢? 这要是真的能继续传承下去。 顾氏子弟的思想究竟能领先多少啊? 而且这事对于政治手段高的人而言,有很大的几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这确实是完全出乎了顾易的预料。 ...... 整个大汉庙堂都在等着顾熙归来。 尤其是刘祜。 王圣的突然溺水而亡,这让刘祜十分的伤心。 他自幼便对这个乳母有着很深的感情。 如今王圣一死,他对于顾熙的那种依赖感就更深了,无时无刻都在等待着顾熙的归来。 不过顾熙却并没有打算直接归朝。 如今大汉人心已定。 他就是要利用这次机会,彻底将大汉于水火之中拉出来。 赈灾! 他不打算再坐镇于朝廷之内总览全局了。 各地的赈灾方略已经基本确定。 接下来的便是要抓细节。 赈灾之事的油水极大。 顾熙虽然一直在盯着这件事,但是在利益面前,人心总是显得过于薄弱。 如今庙堂安定,人心渐暖。 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展开全面的行动。 那大汉若想真正的彻底渡过这一次的劫难,注定要用极为漫长的时间。 他先是去了并州、凉州受灾最为严重的州郡。 亲自监督着官员赈灾的进度。 并借用他如今的声望,来安抚当地的民心,再通过实际的考察,来对赈灾计划进行更为细致的改变。 这种效果是惊人的。 顾熙的声望太高了。 如今的他甚至都可以说是已经超越了当初的顾康。 有着摄政的身份在,他对各地官员都有着生杀罢免之权在。 各地官员畏之如虎。 当听闻顾熙竟亲自赶到之后,根本没有人敢在赈灾上做任何的手脚。 无数百姓对顾熙可谓是感恩戴德。 顾熙真的就成为了那一束光,要破开那笼罩在整个大汉之上多年的阴霾。 然...事情注定不可能一直顺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