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河湟动兵-《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3/3)页
    “苦心?”
    赵兴看着曾公亮的冷冷道:“英国公是武将,有些事情他想不明白,你还不明白么?”
    “你有没有想过朕装作不知道,默认了此事会有什么后果?”
    “文官会觉得朕想打压武将,武将们则会寒心!”
    “这次北伐,军中将士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更有很多士卒乃是地方厢军,但是将士战场之上奋勇厮杀,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朕承诺的赏赐!你们文人读过圣贤书,士卒们却没有。”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士卒们连家人都养活不了,你指望他们上战场上奋勇杀敌?重赏之下才有勇夫。”
    “是,朕默认此事,士卒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可军中那些将领呢?他们会不会担心,以后也学着自污,甚至不敢立功?”
    赵兴并不觉得限制武将的权利有什么不对。
    在古代这种制度下,不管是从权谋上来说,还是从天下的安定来说,限制武将的权利,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并没有毛病。
    可这一切是建立在天下太平的前提下。
    都谁鸟尽弓藏,哪有鸟还没有尽,就把良弓给毁掉的?
    限制武将权利,防止武将作乱,那是灭掉辽国和西夏后的事。
    而且即便这么做,赵兴也不会想大宋如今这么病态。
    英国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赵兴要让天下将士看到他对待武将的态度。
    “陛下,可不管怎么样,英国公收受好处乃是事实。”曾公亮说道。
    其实英国公所做的那些,他一开始就知道了,还劝过英国公。
    可英国公说朝廷艰难,他立了大功,必须要给赏赐。
    他身为主帅,也不能拒绝赏赐,否则让其他将士怎么办?
    因此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朝廷不给他赏赐。
    而且他还是外戚,他本就在军中威望很高,加上外戚的身份,身居高位于朝廷不利。
    曾公亮对英国公如此深明大义,很是佩服,也被他说服了。
    赵兴眉头微皱,这一点确实是个麻烦。
    他虽然压下了朝中弹劾的声音,但军中将士有人能猜到英国公在自污,自然有一些头脑简单的,看不出这其中的内情。
    赵兴若是完全不当成一回事,那么这些人又会怎么想?
    沉默许久,赵兴说道:“赏赐就按照这个上面的来,另外再加封英国公为枢密院副使!”
    这样赏赐,虽然不足以表其功劳,却也不算轻。
    不管将士怎么想,都算有个交代了。
    “是!”
    曾公亮见赵兴一脸坚定,也没再劝。
    武将担任枢密副使还是很常见的,并不会触动文官的敏感神经。
    赵兴又看了看其他将士的赏赐,见没有问题,放下扎子道:“其他的就按照扎子上拟订的来。不过要派人监督,保证赏赐和抚恤一定能够足额的发放下去。另外,阵亡的将士,家中若有困难的,也需各地官府照顾一二,若是有功将士的赏赐被人克扣一丝一毫,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认真监督。不过一人为私,二人为公。只交由枢密院负责此事也不妥,臣认为应当让御史台参与监督!”曾公亮说道。
    “嗯,朕准了。”
    赵兴点了点头,问道:“对了,顾廷烨及那三万兵马的赏赐呢?”
    “陛下,西夏那边还未谴使过来,顾都指挥及麾下将士现在还不宜赏赐。”曾公亮说道。
    大宋和西夏毕竟有盟约,顾廷烨主动出兵,算是破坏盟约了。
    加上究竟要不要放梁皇后回西夏,还要看西夏使臣来大宋谈判的结果。
    若是要放人,说不定还要对顾廷烨做出处罚,给西夏看。
    “你以为西夏想让梁皇后回去?西夏在梁皇后被掳走,就要求大宋归还梁皇后,要派使臣早就到了。”赵兴冷笑道。
    西夏那些党项贵族根本不想梁皇后回去。
    倒是梁家那边迫切想迎回梁皇后。
    可梁家那边都没派人来,就说明梁家在西夏内斗中出于下风。
    “陛下,既然西夏不想看到梁皇后回去,臣认为大宋更该放梁皇后回去。”
    曾公亮微笑道:“如今和之前不同,梁家出于弱势,即便梁皇后回去,短时间也难以扭转这种局面。如此必然能让西夏内乱持续的更久。”
    赵兴闻言沉默了一会,刚想说话,三水匆匆走了过来,躬身道:“陛下,西北传来急报,河湟对西夏动兵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