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商鞅已然在秦国进行变法,秦国这一片土地已经不再适合儒家的生存了。” 虽然商鞅经过了陈野的提醒后,将秦律稍微修改,没有那么的严苛,甚至也取消了普通罪名的【连坐】,但在孟轲的眼睛中,这样子的法律依旧严苛。 那弟子再次开口问道:“那老师为何不坚定留下【儒不入秦】的传统呢?” 孟轲微微摇头:“秦国虽然不适合我,但不一定不适合你们。” 他一眼看出了秦律的改变:“我曾听闻的秦律,与如今的秦律不同,经过我的询问,附近的国民曾经说过,秦律在如今的陈君建议下曾经修改过。” “原本的秦律更加注重以严刑峻法使臣民慑服,从而使民众对国君畏惧。” “如今的秦律倒是没有了这种苛责,多了几分宽容,但却依旧是法家的路子。” 说到这里,孟轲略微有些犹豫的说道:“只是,不知为何总感觉从一部分的秦律中,看出了儒家、名家、纵横家、甚至是墨家的影子。” “这倒是奇怪了。” 那弟子看着自己的老师陷入了沉默的思考,也默然不语,而后挥动手中的鞭子。 车马在路上缓缓而行,身后荡漾起来了一阵阵的尘埃。 ......... 栎阳城。 秦宫 听闻孟轲来了秦国,呆了十日便离开了后,秦孝公的神色有些阴沉,但终究没有说什么。 一个国家有不同的主张,对于一个尚未强大起来的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或许秦国就应该任用法家之才! 如此安慰自己,秦孝公觉着自己的心里舒服多了。 ......... 时光匆匆如水而去,一年一年的光阴在变法与天下大势的更改中过去了。 在平阳盟会结束后的第二年,陈野与秦孝公的女儿攸宁公主成婚,并且在四个月后,攸宁公主便有了身孕。 司寇府中 有了身孕的攸宁公主神色更显的温和了,她看着坐在院落中看着书本的陈野,不知为何就温和的笑了出来。 起初的时候,攸宁公主虽然听说过陈野的名声,但却对其并没有什么好感。 流言中的陈野似乎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大公无私的人,攸宁公主总觉着这样的人会十分冷漠,日后的生活也定然不会举案齐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