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人殉制度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也并不是说现在才有人开始提议废除的。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 古老也象征着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说一时半会就能够解决的,或许在这些贵族的眼睛中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随着时间的迁徙而慢慢淡化。 当然了,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一个事情。 那就是这个事情永远都不可能解决。 因为能够决定他人命运的人,永远不会放弃那“死后也能有人伺候”的诱惑。 或许他们不确定到了下面自己还会不会存在,也或许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人的灵魂到了下面会不会继续伺候自己,他们更不确定“下面”是否存在。 他们只是享受这一刻掌握他人命运的机会和时间罢了。 在陈慎提出这个话题的时候,整个朝堂都是寂静的,掉落一根针都能够让人们听见。 过了片刻,才逐渐的有讨论的声音。 反对的声音有,但不多。 支持的声音也有,但同样不多。 这便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了。 陈慎看了出来,朝堂上的大臣们想要和稀泥,将这个事情敷衍过去,但这个决定陈氏并不同意。 他上前一步,神色较为坚定。 “启禀王上,臣请废除殉葬制度,乃是家父临终前的嘱托。” 陈慎并没有将实情说出来。 有些时候人就是这么的奇怪,若陈野没有给陈慎托梦,而是真正的故去了,或许陈慎在提及这个事情的时候会用“家父昨夜托梦”的借口来巩固自己的言论。 可当昨夜陈野真的给他托梦了的时候,陈慎便是要竭尽全力的将这个事情掩盖过去了。 而当陈慎说出“废除殉葬”制度是陈野所说的时候,朝堂上再次安静了下来。 在这之后,之前未曾出声的“咸阳学宫”一派,也开始出言支持陈慎了。 陈慎之前一直在司寇的位置上呆着,所以学宫一派虽然是支持“陈氏”,支持“陈野”的,但他们并不了解“陈慎”这个人,除非朝堂上有人攻击陈氏,否则他们不会轻易开口。 当学宫派也参与了这场朝堂争斗的时候,一切都好像容易多了。 争论进入了白热化。 因为反对废除殉葬制度,并将其列入秦律的人也开始纷纷下场,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 老贵族、新贵族都在反对。 就在这一刻,秦国内部两个一直分裂的而又对立的派系终于因为陈慎的一句话站在了一起。 在大殿之上的嬴稷看着这一幕,眉宇再次微微一闪。 他想到了父亲曾经与他说过的,关于自己那位“师公”的某一句经典言论。 “没有永远对立的人,只有没有合谋的利益。” 嬴稷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飞速的吸收着朝堂上的知识,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慢慢的成长,等到他亲政之日,大概就会成为历史上那位真正的“大魔王”吧。 这样的情况比历史中提前了将近四十年。 毕竟昭襄王是在昭襄王四十年之后才摆脱了芈八子的控制,从而真正的、完全的掌握了朝政,走上了他大魔王的道路。 陈慎站在大殿之上,眸子锐利:“这几日想必诸位也都知道了,有不少人从他国赶来咸阳城想要为父亲殉葬,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天下有名的游侠和贤才。” 他环视着在场的众人:“若这些人能够加入朝堂,难道对秦国没有好处么?” “他们活着能够为秦国创造更大的利益!” 而站在他对面的一个中年人则是冷笑一声:“但他们不加入秦国呢?” “他们有表达出来想要加入秦国的愿望了么?” “若是不加入秦国,他们便是秦国的敌人!而这才是大概率发生的事情!” 他上前一步,眼睛紧紧的盯着陈慎:“陈上卿能够保证,这些人一定会加入秦国么?毕竟他们只是仰慕安国君的风姿才决定前来殉葬的!” “得不到的人或者东西,宁愿毁掉也不可以让他们活下去!” 陈慎同样冷笑一声上前一步,几乎是与这人面对面脸贴着脸了,他同样锐利的反问道:“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愿意加入秦国,但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今日若让他们为我父亲殉葬,明日天下的贤才会再次将秦国视为洪水猛兽!远离秦国!” 他转过头,望着坐在朝堂上的嬴稷说道:“王上,您应当知道,如今秦国处于边陲之地却成为天下贤才第一选择的原因,那便是因为秦国的“仁义”之名。” “仁义是表面上的理由,真正的理由之前张上卿已经说过了!” 陈慎走到了正在闭目养神的张仪面前,开口问道:“敢问上卿,当初你加入秦国的时候,是为了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