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盼归-《徐徐诱之》
第(2/3)页
究其原因,脱不开帮助美国修建了西部铁路的普通中国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勤奋、坚忍及高智商,使骨子里优越感十足的白人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这是典型的吃饱了骂厨子,狭隘自卑,完全忘记了在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一个因为修建铁路而劳累死去的中国劳工的遗体。
她抬头望着奉九,眼里露出恳切和哀求,奉九赶紧安慰她:“当然不是,我们有办法的,正好我们这边有人近期要回中国去,如果在坟前呼唤施先生的名字,再把他的一套旧衣物带回国,安葬于他的家乡,这样,他的魂魄自然就能回去了。”奉九打定主意,要请包不屈这个广东人帮忙实现施先生这个老乡的遗愿。
“天呐,能这样就太好了。”苏西惊喜异常,连连道谢——让她愁眉不展多年的难题有望得到解决,她都要落泪了,“他的家乡,我一直记得的,就在广东香山黄梁镇龙眼村。”这个地名,她也是用非常标准的广东白话说出来的,奉九听了更觉凄然:看样子,苏西没有再嫁,孤儿寡母,生活已是不易,哪能再有多余的精力去实现亡夫这个本也不易实现的愿望,毕竟,中美之间隔着广阔的大洋。
此时只剩她们在轻声交谈,小孩子们已走出墓地,自顾自地爬树、摘薅草地玩儿起来了,只有已是个翩翩少年郎的不苦跟在身边静静地聆听。
“当年度蜜月时,我们曾坐火车去了费城、纽约、华盛顿,后来还去过黄石,连看了好几天老忠实泉喷发,还很幸运地见到了难得一见的灰熊,还有大角麋鹿,一点不怕人,跟着我们走;我们还偷偷下去用温泉水煮了鸡蛋,其实,游客是不被允许这么做的。那个时候,我们象在梦里一样幸福……”回忆起与亡夫的青春往事,苏西满脸的褶皱都舒展开来,一双纯净的翡翠眼睛,让人依稀得见少女苏西的迷人风采。
渐渐地,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原本变得高亢的声音也转向切切,“不过,自从我丈夫去世,我就再没出过这个镇子了。”
正在这时,她们身后传来一声佯装的抱怨,“妈妈,我就知道你在这里。”一位五十多岁的黑发妇人出现了,她的五官有非常明显的华人血统特征,穿着典雅考究。看到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们,立刻很热切地跟奉九打了个招呼,起劲地夸赞着他们的出色表现。
看到苏西眼有泪痕,这位苏西刚刚脱口而出称之为“囡囡”的女儿一脸心疼的模样,搀起母亲就要匆匆离开;老太太急了,奉九赶忙上去,跟“囡囡”说明了情况,黑发太太大为感动,一再感谢他们对亡父的挂念,他们互换了地址,苏西这才笑容满面地由女儿搀着回去了。
不苦大为感慨,说起了自己在耶鲁棒球队的事儿:原来,慧眼识巨的安德森对不苦这个中国孩子寄予厚望是有原因的——他毕业于耶鲁的爷爷常常提起,六十年前,曾有一支由中国留美幼童组成的耶鲁留学生棒球队,风头无两地打遍美国大学无敌手,并在不得不提前回国途经旧金山时,打败了主动邀战的当地著名职业棒球队奥克兰,轰动一时,让当地华侨欣喜若狂——毕竟,棒球是美国的国球;还有一位留美幼童作为耶鲁划艇队舵手,率领队员连败老冤家哈佛划艇队。
英文名为弗兰基的不苦很快成为著名投手,蜚声耶鲁校园之际,安德森教练曾得意地告诉他说,“虽然最开始你不为所动,我可没着急,直接带你去了校史馆一趟,看了你们的‘铁路之父’詹天佑以前率领‘东方人’棒球队挥棒的英姿,不是因此大受触动,立刻答应入队了么?”
奉九听了很是惊讶:没想到留美幼童们还有这样一段经历。
都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但为什么中国孩童到了美国,玩起由西方人制定规则的各种运动却能毫不逊色呢?
自宋代以来,中国朝堂之上越来越重武轻文,教育孩子们从小循规蹈矩,“修身养性”,就好比给初生的小马驹套上了缰绳,钉上了铁掌,在该玩的年纪成日与书本为伍,这样歧视体育运动的教育观念,真的是陈旧落后,奉九深有感触地总结到。
不苦忽然红着脸说:“小姑,我觉得,这位施先生也很幸运,毕竟,能有这么一位长情的太太,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福气。”
正在这时,芽芽喊着她饿了,要吃饭,于是不苦腼腆地抿嘴儿一笑,快步追上前面的弟弟妹妹,一起迈步向前。芽芽和不咸还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今天的比赛,龙生照例不骄不躁,坦步尔羡慕地望着前面的哥哥姐姐们,小短腿儿跟着紧倒腾,意气风发的芽芽忽然意识到了,倒退了几步,拉住小弟的手。
独留奉九,欣慰地感叹着她的小不苦终于长大成人了,笑着笑着,又回过头望着这一方莹白的墓碑,安然矗立在清风和香之中,午后斜照的阳光温情地拥抱着它,黄玫瑰上晶莹的水珠点点,树林里寂静空旷,身处异国的孤魂,此时沐浴在一派安适温暖之中。
她想,这位施姓同胞生命的最后一刻,应该是对爱妻爱女放心不下,会觉得满腹才学空付流水,不过,最耿耿于怀怀的,大概还是第一批留美幼童中后来以身殉国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的那段临行感言: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奋然以身——终无悔。
奉九深深鞠了一个躬,向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同胞致敬,同时想起了万里之外身陷囹圄的亲爱的他……坦步尔“咯咯”的笑声提醒着她迅速回到现实中来,于是暂且放下心中翻滚的思绪,转身追上孩子们,奉九与他们一起说着笑着,继续向前走去。
奉九早让包不屈恢复了所有收音机的频道,天天收听时事新闻,虽关于宁铮的消息只有片言只语,但知道他暂时还是安全的,而她,只能耐心等待。
此时已是一九三八年的仲夏,中华大地早已山河变色——
二月,历时三个月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终于结束,三十万亡魂凄凄惶惶;三月,日本扶持的汉奸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于南京成立。
也不是没有由原桂系军阀李德邻指挥第五战区军队进行的“台儿庄战役”这样的大胜利,只是,太少了。
同样在三月,希特勒终于按捺不住宣布进军奥地利,露出了侵略者的本来面目,开始了在欧洲闪电般的征伐。
奉九正在看毛先生于五月发表的《论持久战》的演讲英译本,看着看着,原本有点灰心的她觉得对抗战又充满了信心。
她想起去年时包不屈告诉她的消息: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和十月,江政府不得不根据与宁铮、周先生和杨钟祥达成的协议,在日本大举进攻的背景下,与中共展开“第二次国共合作”,将各路红军队伍分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从此,自抗战以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枪口一致对外。
包不屈感慨地说:我的宁三老弟,完成了从凡人到英雄的转变。
奉九默然:也不知道南冠楚囚的他,能不能得知这样令人振奋的消息?他要知道,他的牺牲,是值得的。
六月九日,为了阻止日军西进,江委员长下令炸开了郑州北郊黄河南岸的渡口——园口,虽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但同时也造成了豫皖苏三省十年间高达八、九十万居民的死亡,贻害无穷。
奉九心急如焚,立刻把自己带来美国所剩不多的钱财拿出一大半汇回国内赈灾,接收方就是廖夫人孙夫人的“全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唐度、唐奉先和唐知恺、印雅格夫妇都积极响应。
在波士顿,有人说是靠股票,也有人背后说是靠贩卖私酒发家的肯尼迪家族的诸多成员对他们都颇有照拂,一天,一位长相具有典型爱尔兰血统特征的帅气年轻人受叔父委托前来拜访,奉九与这位还在哈佛求学的男大学生深谈后颇有点惊讶,在他走后对包不屈说,“这个年轻人,有不可忽视的突出的领袖气质,前途不可限量。”
这就是二十三年后,成为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的约翰·肯尼迪。
安安已经一岁了,奉九卡着点儿地给他断了奶,这个长相偏向端方大哥唐奉先的第三子,可惜却没个与相貌相配的稳当性子,正因为断奶而大哭大嚎,把奉九搞得一个头两个大;芽芽心疼母亲,拿出当初哄坦步尔断奶的劲头和招术来哄小弟,没想到安安还没意识到大姐的威严,居然毫不领情;芽芽觉得没面子,偷偷掐了他肥屁股两把,还声称当初给他起名起错了,货不对板,应该叫“闹人精”才是。
安安好像听懂了,先看了看地方,觉得够施展,马上耍赖地躺倒在地开始满地打滚儿,瘪着嘴哭得更邪乎了,奉九哭笑不得,稍稍训斥了芽芽不该欺负小弟,芽芽在一旁拉着妈妈,不让她上去抱这个讨厌的安安。
只有三岁的生性敏感的坦步尔,自觉作为夹在受宠的老大,和任性的老三的夹缝里艰难求生的第二子,趁机赶紧上妈妈这儿来献媚,给奉九捶背,又急慌慌地拿着犀牛角梳子给奉九梳她那一头乌亮的长发。
三个孩子断奶,三种情形,所以说,每个孩子的天性都不一样,也许,孩子都自带风水而来,只要不过分,做父母的,就不要过多干涉,而是坦然接受。
奉九还是抱起了打滚的安安,觉得找回面子的安安瞬间不哭了,安静又眷恋地嗅着妈妈身上熟悉的奶香。
奉九第三次艰难地捱过了断奶后涨奶的时期,一边喝着麦芽水,一边不免愈发怀念起当初哺育芽芽和坦步尔时,身边那个总是非常有眼色地动用他身为人夫的特权,理直气壮替她纾解的孩子爸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