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现在居民的出行需求并不高,绝大多数平时骑自行车和乘坐公交就能满足。 但是随着之后应天城市扩张和高楼的建设,人口密度肯定会越来越大,所以地铁的建设是必须的。 如今系统奖励了配套技术,那到时候也就不必自己花时间研究或者去国外招商了。 坐在皇家一号上的朱辰铭心情是一片大好,如今整个国内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在各种政策和资金的加持下,大明的建筑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朱辰铭严格控制了对建筑公司的审查标准。 除了国家建设总局旗下的国有企业和朱辰铭创立的大明皇家集团旗下的大明皇家建筑公司这一皇室企业之外,别的建筑公司目前的建设实力相当有限,只能通过承包一些小工程来积累建设经验。 毕竟大工程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不是一般的建筑公司所能拥有的。 建筑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其余各种产业的发展,各地钢铁厂,水泥厂,矿场都迅速扩张,其余配套产业也由此产生并迅速扩张。。 短时间内经济的飞速发展让百姓手中富裕了很多,百姓有钱了就有了消费欲望。由此也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加之永熙新政对民营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就连国外的众多资本也纷纷涌入大明。 为了保护国内刚刚有所发展的脆弱的民营企业,内阁在朱辰铭的旨意下出台了众多保护大明本土企业的政策。 比如各地政府在政府招商时,各公司资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必须与本土公司签约。 国外资本想要在大明建设工厂必须和大明本土资本创办合资公司。 对外来资本有任何倾销,垄断,故意打压本土企业等苗头的,全部予以重罚。 虽说这些排外政策让很多国外资本望而却步,但是如今拥有资金过万亿的大明投资公司的朱辰铭压根不在乎这点钱。 大明发展带来的机遇最大头必须让大明人赚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