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长明招呼着雨三湾等人下车,一边麻利接过战士丢来的一支波波沙冲锋枪。 “咔吱。” 枪械入手,李长明立刻下令: “警卫班,战斗准备。” 这是一支往后方撤离的文工团。 并没有配置警卫连队跟随。 有的,只有一个班组的警卫员。 还有随车撤离的重伤员。 战事警戒来的太突然,李长明甚至不知道到底是为何警戒长鸣。 但是在众人慌张的时刻。 一个巨大的声音让李长明知道,他到底遇到了什么。 “轰!” 远方,一声巨响。 躲在树林里的文工团同志们唰唰唰地停下脚步,震惊惶恐地望向那震耳欲聋的爆炸方向。 雨三湾手里握着M1卡宾枪快步走到李长明的身侧,颇有熟悉地利落问道: “这个声音...” 李长明看了一眼雨三湾,严肃回道: “潘兴坦克的90毫米火炮。” 51年秋季,米军发起‘坦克劈入战’。 何为‘坦克劈入战’? 可以理解成坦克集群突入战术。 不过早期也曾言语,米军的这钢铁洪流战术没用,反而让志愿军64、67、68军三军积累了许多反坦克战斗经验。 于‘坦克劈入战’之后,米军就没有大规模坦克直接配合作战的情况。 虽然没有大规模坦克作战,但是米军坦克并没有退出半岛舞台。 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半岛战场横冲直撞。 比如小规模坦克配合空降伞兵,飞机以及其他机械化部队作战,以重点摧毁防御工事为主要目标。 李长明没想到,在这山路之地,竟然让他遇到了米军的坦克。 雨三湾一听李长明说出坦克两个字,不由得呼吸骤停。 她猛地侧头看向汽车兵,急速问道: “前面是什么位置!” 那汽车兵抱着茅草往汽车身上胡乱丢去,迅速回道: “前面有一个镇子,里面是咱们的兵站啊!” 兵站? 想来,是兵站正在遭遇米军的坦克炮击。 雨三湾一愣,闪电般转头望向李长明。 她的眼神充满了慌张。 慌张的原因很简单,米军的坦克一定是跟随步兵或者伞兵推进。 不论是坦克,还是伞兵,都不是文工团的战士能抵抗的。 让文工团的战士们拿乐器还可以。 拿武器? 显然不是什么好选择。 面对雨三湾的慌张眼神,李长明眉头也是紧紧皱起。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那汽车兵追问道: “镇子里的路宽吗?” 汽车兵愣了愣,没懂李长明是什么意思。 都什么时候了,还管路宽不宽? 一声炮响,战士们在快速行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