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思前想后,辗转反侧。 终于,苏惠以其超绝的智慧和勇气将她写的所有的诗词归纳、浓缩、精炼、提纯、为841个字,然后,将这841个字精准排序、绝妙布局、重组为纵横各二十九行的文字方阵。 使它既能顺读、横读、斜读、交叉读、左右读、上下读、交互读、蛇行读,又能退一字读、重一字读、间一句读、曲里拐弯读,皆可读成她写的那些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绝句来。几乎每篇诗都突出了“缠绵情深,想念丈夫,身处幽房,悲痛自伤”的意境来。 苏蕙花了十几天工夫,在一张精细的麻纸上用毛笔将这841个字工整地写了上去。 然后她又怀着满腔的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这些字织在了一匹八寸大小的锦缎上。 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寄于负心的窦滔。】 【窦滔原以为自己蒙难,已有一年多没见音讯,妻子肯定是另嫁他人。 没想到的是,苏惠竟然还在家里苦苦的等着,还在诗中给他宽心,要他“虑微察远”,不要“废故”、“惟新”。 窦滔边看边哭,以至泣不成声,他悔恨当初没有听爱妻苏蕙的良言相劝,更不该将那歌女赵阳台纳妾入家。】 【窦滔良心发现,痛恨之前自己行为的不检,于是遣离情妇归关中,自己则具备车舆准备迎接苏蕙到襄阳生活,从此夫妻情好如初、相濡以沫。 然而,人生往往充满了无奈,有些不好的事情,更是喜欢接踵而至。】 【宣昭帝建元十四年(公元378年),朝廷为窦滔平反,并任命其为前敌先锋。 苏、窦两家也随着窦滔的复出而官复原任,苏道质因病告退却全享奉禄。 窦真虽已过逝,但窦滔的弟弟成荫前辈爵位,两家人好不欢喜,苏蕙与窦滔更是日盼夜想着夫妻团圆。 只是前方战事吃紧,窦滔从流沙收拾完毕,本想先回家与爱妻团圆后再赴前线,但怎奈何军令如山,窦滔不得不前往战场。 其实,窦滔心里也在盘算着,与其就这么以一副落魄的模样去见妻子,还不如先上前线杀敌立功,好戴罪立功,洗刷自己在妻子面前的不堪过往。 若是荣归故里,苏蕙肯定会喜出望外,更不会怪罪窦滔。但是偏偏事与愿违,窦滔在夺取东晋竟陵的战斗中不幸阵亡。 宣昭帝苻坚为了表彰窦滔的功绩,为他官复原职,还命将士将他的尸体运回扶风,下葬在窦滔的家乡周秦坡老庄村。 至今,这个村子还住有近二十户窦姓人家,据说是窦滔的后裔,每年清明、冬至,这里的窦姓和扶风县南乡营的窦姓都要来到窦滔墓前扫坟祭祖。 墓前,还立有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墓”,成为了后世的重点保护单位。】 “哟,这乾隆还真是到处‘留名’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