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于是,唐军先是故意派羸弱之兵进攻对方构筑的防线,示敌以弱,而后暗中集结精兵等待战机,意图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嘿!这招韩信熟啊!” “果然,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计谋,哪个时候都不过时啊!” 【攻击对方防线的唐军皆是弱旅,自然攻之不下,他们佯装败退(其实也差不多就是真的败退),陈正通果然中计! 陈正通率领守军追击,不过数里,却正好遭遇李孝恭的主力精兵,遭到惨败。 唐将阚稜之前是杜伏威的部将,而陈正通所部步军不少都是他的老部下。 双方甫一交兵,阚稜便脱下铠甲表明身份,敌方士卒见了之后斗志全无,纷纷逃走或者投降,李孝恭、李靖等将领便乘胜扩大战果,拿下博山、青林两地。】 【说到杜伏威,这里要多提两句。 众所周知,前有三国乱世,后有隋唐,乱世出英雄! 隋末大乱时期,杜伏威趁机揭竿而起,组建了农民起义军,并且他还将自己的起义军发展壮大为当时最强农民军,超过了瓦岗! 杜伏威少年时期也是一个穷孩子,因偷盗被告上官府后,与辅公祏亡命天涯,中途聚众为盗,那一年,杜伏威只有十六岁,再之后就是组织起义。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杜伏威和辅公祏到了长白山一带,然后辗转到了淮南地区,杜伏威因英勇善战,很快脱颖而出,做了首领,自称将军,并开始扩大地盘和兵力。 武德二年,李渊遣使招降杜伏威,而杜伏威也审时度势,归顺了李渊,而对于杜伏威的归降,李渊也给出了足够的诚意,封杜伏威为吴王,并且赐姓李氏。】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