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崔浩善于谋国,却不善于谋身啊!” “有才能,却又缺少了一些说话的技巧.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被所有人排挤的崔浩。” 【夏,五月,丁丑,魏主治兵于西郊;六月,甲辰,发平城。】 【拓跋焘亲以太子拓跋晃留守平城后,自己则亲率大军直扑姑臧。 到了城下,他见到的景象正如崔浩所言的水草丰美,“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馀沟渠流入漠中,其间乃无燥地。”于是更加厌恶李顺之前的欺瞒。 沮渠牧犍还沉浸在柔然可汗的吹嘘之中的时候,却见到了兵临城下的魏军。 河西王牧犍闻有魏师,惊曰:“何为乃尔!” 而后牧犍采用左丞姚定国之计,据城死守,同时求救于柔然。 但他们始终等不到柔然军队的救援,最终只能出城投降。 其实不是柔然没有出兵,而是沮渠牧犍败的太快了。 拓跋焘八月抵达姑臧,九月沮渠牧犍便开城投降了,柔然本来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袭击北魏国都平城,但是在接战后不久,便听到了姑臧城破的消息,于是只能无奈退兵。】 【平定柔然之后,北魏又平定了北燕、北凉,最终成为北方霸主,与南方的刘宋相对峙。 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南北朝”。 拓跋焘作为皇帝,自然希望自己文治武功都是世间翘楚。 他如今已经完全平定北方,武功已经难出其右,现在急缺的就是文治,那么来做文治功夫的人,自然是文臣之首崔浩。 崔浩接受太武帝拓跋焘的任命之后,决定做一件事,那就是修北魏国史。 对于崔浩的决定,太武帝认为并无不妥,毕竟国史不清,天下难以服众。 做好国史,自然是文治第一,所以太武帝同意了崔浩的举动。 结果没想到,国史编纂后,引得天下议论纷纷】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