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城隍庙市-《榆陵录》


    第(3/3)页

    见着跌倒之人被扶去医馆,四人方才继续往前走。

    “适培,我记得有一种茶色的玻璃镜,西洋人拿它遮挡刺眼的阳光。带上之后,目之所及,一切都会变了颜色。等我查访一番,看哪里可以购得,到时候给你配上一副,凡是去那人多事杂之处便带着。”钟开仪顿了顿,望着他又打趣道:

    “你如今不过二十出头,偶尔腿软一回,倒也罢了。若到你四五十岁的时候,运气好些,在中朝领了位高权重的官职,等到那时,你再这么腿软下去,知道的,说你有这么一个毛笔,不知道的,还当这官老爷怎么一见着人群乱起来,就吓得这样!

    “那些个爱写奇闻逸事的小说家,少不得要把你的事迹在书上记上一笔,让你范适培的大名流传千古啊!”

    楼万承听了,忍不住跟着钟开仪大笑起来,就连元济也忍俊不禁。

    范适培听了也不恼:“有此等写书赚钱之法,我怎能让旁人抢了去!待我起个诨名,亲自写上一写,再把你们诸位通通记进去!就叫《榆陵五子奇事录》罢!只要你们官运亨通,名声大显,我这书还愁没人买吗?!我丑话说在前头,等赚到了钱,请你们四位吃饭可以,分成可一点没有啊!”

    “你这只进不出的貔貅!白得了我一个赚钱的法子,不给肉吃就罢了,连汤都要喝得干干净净!”钟开仪想作出发怒的样子,却自己先绷不住,大笑了起来。

    “我看会元书铺到了你手上,那利润少不得要翻上一倍了!”楼万承笑道。

    “何止一倍,怕是要翻上天去了吧!”元济也难得打趣一回。

    范适培摇头晃脑,得意地笑道:“那我便问问天上的神仙,愿不愿意写点仙界的掌故旧闻!”

    四人一面说笑,一面将那庙会细细逛了一逛。见着夜色越发深沉,便各自告辞离去。

    只是楼万承的脑海中却反反复复浮现那十六岁的女子的模样。

    他不知那女子是哪家大臣的亲眷,但却明白自己出身寒微,眼下断然配不上这样的贵胄之家。

    于是他想努力地将心中这一丝奢望抹去。

    可越想要抹去,却越是刻在心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