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墨出青松烟-《古装大明星》
            
            
            
                
    第(3/3)页
    一些有经验的演员,有时候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磨炼自己的演技,但仅限于现代、有过实际体验的事情,例如洗头发、打扫房间什么的。
    如果放在古装里,无实物表演重视的真实性、逻辑顺序性,就成了极难攻克的问题。
    因为古代的东西是完全没体验过的,相当于得纯靠想象,无形之中,大大提升了表演门槛。
    而这时,关世已经站定了位置,身子稍稍躬下了一些,准备开始研墨。
    宫黎眼前一亮。
    现在的关世给他一种什么感觉?
    内敛,不引人注意。
    连站位都是那么的完美,如果将整个试镜室当做镜头,关世所处的位置,就是镜头里最不起眼的地方,不会阻挡正角“荀彧”的发挥,也不影响镜头的饱满。
    不会喧宾夺主,不会乱了主次。
    这是在宫黎目前看来,最亮眼的地方。
    不管再怎么演,演破天了,这也就是一个书童,龙套中的龙套,配角中的配角。
    汉末三国时一个阶级森严的等级社会,书童的地位无疑是非常低微的。
    可以说,从某种形式上他就是家奴的一种,不过是有文化有知识的家奴。
    这样的角色,就是要卑微,就是要不起眼。
    刚才刘和伟的表演很棒,够认真,够投入,细节丰富,但是太张扬了。
    一个人的演技达到了哪怕是饰演一个龙套,依旧能吸引人的地步,是很不错。
    但能收能放,才是演技的真正体现。
    龙套你特么不能抢戏啊!
    《官渡》里需要的是荀彧的书童,而不是华府的华安!
    关世一个躬身,一个低头,就能让所有人感觉到身份的卑微,有亮点但不抢戏,足够了。
    不管怎么说,在“荀彧的书童”这一角色上,关世的表演完爆了刘和伟。
    接下来,关世开始“虚空研墨”,先做了一个好像是放东西的动作,而后才是加水,继而双手圆旋,缓缓转磨。
    宫黎呆了呆,喃喃道:
    “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
    “这家伙,是试镜的龙套角色吗?”
    “至于这么....认真?”
    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这是他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这一句是曹植的诗,从这句诗上来看,汉末三国时,主流用墨是松烟墨。
    而以那时候的工艺,并不能直接将松烟墨直接制成墨条,只能制作成呈粒状的小墨团。
    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再将墨团放入砚中加水,用研石研磨。
    这才叫“研墨”,和直接用墨条研磨区别很大。
    关世表演的,正是用研石研磨的“研墨”。
    这一套无实物表演得到了宫黎的认可,表现出来的演技倒是其次,关键的是,他看见了关世的认真,对角色的郑重。
    对待一个小书童的角色,都能用心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能认可他呢?
    刘和伟虽然也不错,但一比之下.....相形见绌。
    宫黎只稍稍犹豫了几秒,就对着关世提议道:“想不想试试荀彧这个角色?”
    话音落下,整个试镜室安静的落针可闻。
    刘和伟:???你们大导演都分不清66和69的吗?
    达叔:???荀彧?片子里还有这个角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