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晚上六点半,第二十五届金鸡奖的闭幕式迎来了红毯秀。 宋铮本来是没什么期待的,可是当红毯秀开始之后,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大开眼界。 “咱们中国的风气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开放了?” 这话宋铮只能憋在心里喃喃自语,真要书说出来的话,他旁边的张婧初估计能一把将他给掐死。 作为本届金鸡奖红毯秀的压轴大腕儿,宋铮的出场顺序,自然排在靠后的位置,这也是早就安排好的。 等到宋铮乘坐的车达到红毯入口位置的时候,他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下去了。 因为在他前面走上红毯的那几位还在上面搔首弄姿,没完没了的摆POSS。 十月,三亚的天气虽然依旧很暖和,可是身上穿那么一点儿真的就不怕冻着吗? 宋铮真的很佩服设计出了那些衣服的设计师,这要是放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估计没人都能得上一面勤俭节约的小红旗。 当然,更加值得佩服的是,能够堂而皇之将那些衣服穿在身上的女明星。 我艹! 我TM看见内裤了,辣眼睛! 车门被打开,宋铮和张婧初走了下来,顿时现场欢声雷动,红毯两侧的影迷精神尖叫,不听高喊着宋铮和张婧初的名字。 张婧初刚想挥挥手和自己的影迷打招呼,就被宋铮一把拉住了手。 “快走!” 然后人们就看到宋铮跟带着媳妇儿逃难的一样,一路小跑着朝着红毯的终点冲了过去,以至于走在他们前面,还意犹未尽的女明星们一个个都只能跟着跑。 一路从红毯走过来,宋铮都忍不住有种羞羞的感觉,如果不是红毯主持人正在慷慨激昂的介绍着金鸡奖一路24年的风风雨雨,宋铮都要以为自己是到了维密秀了。 那一对对的球,晃得宋铮眼睛都发花了,结果就是刚一坐下,就被张婧初特隐蔽的狠狠掐了一把。 “我去!疼!” 张婧初白了宋铮一眼,就像没事儿人一样,她今天本来也想穿一件大开襟的,可是刚拿出来就被宋铮给否决了,没办法只能另外选了一件相对保守的礼服。 不过,倒也亏得宋铮是个小心眼儿,不然的话,她要是真的传出来,那才是自取其辱呢,看看刚刚红毯上那老中青三代的女明星,一个个的波涛汹涌,她虽然不是飞机场,可到底相对贫瘠,就是想秀,也实在是秀不出什么东西。 “你们男人都一样!” 张婧初小声嘟囔了一句,宋铮听见,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能假装没听见,东张西望的,然后就瞧见了坐在他旁边的一一路川! “路导!” 张婧初也看见了路川,她之前拍过路川的一部电影,算是有交情的,路川也笑着回应,和传闻中那个冷傲的骚年,看上去完全不是一回事儿,至少人家会笑。 宋铮也跟着路川打了个招呼,俩人之前没见过面,不过对路川,他可是闻名已久了。 作为导演,路川就是那种优点和缺点都集于一身的人,就像他的电影,称不上完美,但也绝不平庸。 加在他身上的标签,所谓的“躁动份子、野心家、大忽悠”,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贬义词。 因为只有躁动,才会愿意冒险求变。只有有野心,才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忽悠,或许是一个在坚持自我和遵从游戏规则之间平衡的导演形成的一种应世手段。 路川则评定自己是个单纯的人,除了热爱的电影之外,对其他都是无所谓,也缺根筋。 在所有中国导演里,路川可能是挨骂最多的一个,不喜欢他的人给他几个评价:狂傲书生、投机取巧、志大才疏。 依据是他的电影《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王的盛宴》选题、价值观上都透着一股俯看家国和苍生的精英劲儿。 今天,路川正是带着他的作品《可可西里》来参加金鸡影展,对于这部电影,宋铮还真的不好评价,喜欢的人真喜欢,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 宋铮属于两者之间,这部片子有好的地方,缺点同样明显。 路川给宋铮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是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可是在《可可西里》中,路川却放弃了曲折刺激的好莱坞式叙事模式,而从处女作《寻枪》来看,他分明具备这种讲故事的能力,更不用说,他本身便是出身著名编剧家庭。 对戏剧冲突的弱化处理和非职业演员的启用,让本片具有浓郁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在许多镜头的处理和叙事的安排上,甚至采用了纪录片通常的手法。 虽然这种简单、直率的表达并不显得乏味,并且在直白中迸发出击中人心的力量,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略显寡淡。 宋铮前世今生都看过路川的这部《可可西里》,在寡淡如水的剧情中,他试图为其梳理出两条明暗相见,又互为表里的主线,一条明线是巡山队与盗猎者的争斗,另一条暗线则是人与天地的对决。 在明线叙事里,路川刻意淡化以队长日泰为首的巡山队员们之所谓英雄形象,对盗渔者的随意处罚、对收缴羚羊皮的私下售卖,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为,看似削弱了队员们的正面形象,但却正是同样游走在体制边缘的他们无可奈何之下的生存智慧。 他们既是为了那片美丽荒原不计个人得失的理想主义者,又是懂得为生存而变通的现实主义者。 为了追踪盗猎者,他们走进可可西里的深处,时时惊心,步步为营,所有的这些都似乎在为着最终的对决而铺垫。 真正等到双方见面,却被设计得轻描淡写,伴随着一声枪响,一切归于沉寂,如同什么也没有发生。 而在暗线之中,所有人类都显得那么渺小而无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暴风雪和流沙不理会没顶者的秉性是良善或恶毒,只遵循着最简单的物理原则,吞噬所有敢于挑战自然权威的侵入者。死亡随时可能发生,而在这种环境之中,更显出生命的可贵。 从两条线的缠绕交叉中,观众们得以窥视全篇的主题,那就是生命和死亡的力量。 人的生与死,藏羚羊的生与死。 在求生本能和肩负责任与这苍茫天地间的巨大力量斗争之中,戏剧的张力油然而生,让观者为之吸引、为之感动。 故事从一场天葬而始,以一场天葬而终,路川为电影设计了一种带有轮回意味的环形结构,昭示了这是一部关注死亡和见证死亡的电影。 但无论是纪实性的镜头语言,还是极为克制的背景音乐,路川都显示出冷静和隐忍的一面。 太多可以煽情的地方,路川选择了以旁观者的身份平静叙述,那些应该批判的、应该讽刺的和应该歌颂的,他全部刻意拉开距离,交给观众去自己判断。 正因如此,本片才有了让人心脏震动的力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