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自责折-《唯我独裁》


    第(2/3)页

    参加火炮竞标的各国火炮都没有管退式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王辰浩只能选择质量好、寿命长的德国克虏伯80步兵炮和150重榴弹炮,因为目前世界各国的炼钢技术中最优质的便是克虏伯钢。

    王辰浩要连一个整编师新军,至少要配一个炮团,36门轻型火炮选定德国克虏伯厂的80步兵炮和18门150重榴弹炮。54门大炮外带54000发炮弹,总价70万两银子。

    如此高昂的价格对于王辰浩来说是让人肉疼的,但王辰浩知道这还是德国人打了折扣的价格,否则再加二十万两银子也拿不下这个优惠。

    用德国公使绅柯的话说,这是看在王辰浩准备编练德式陆军的份上,看在今后中国的巨额武器市场的份上才给的优惠,否则这个价格买十年前的装备都买不到。

    王辰浩本来还打算给每个步兵班装配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来着,但考虑到经费紧张问题,加上机枪火力不能缺少,因此最终还是买了五十挺马克沁重机枪,给每个步兵连配备两挺。

    外购武器主要就这步、炮、骑三大件,其他的战马、战刀、军装、被服、随身军用物品等北洋自己就有,不需要额外花钱。

    李鸿章给王辰浩的武器采购费用只有100万两,光枪炮两项就全部用光了,但王辰浩还是挪用其他经费填补了五十挺重机枪花费的五万两银子。

    竞标结束了,德国获得了100万两大单,而法国获得了五万两订单,英国人则白忙活了一顿。

    英国泰晤士报在竞标结束的当天便发表了略带醋意的文章,称英国人本来在陆军武器装备上就竞争不过德国,竞标失败也在情理当中。但在海军装备问题上,目前英国人的造舰水平无人能及,一艘军舰就价值几百万两银子,远比德国人的利润高,他们期待着斯特里根侯爵同李鸿章的会晤。

    北洋新建陆军的武器采购订单落下帷幕,德国和法国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将全数武器交付给王辰浩。

    在武器竞标期间,清廷也是风波不断。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趁机攻击王辰浩,称王辰浩崇洋媚外,放着国内的兵工厂生产设备不用,武器全数外购,这是典型的将银子送给洋人的作风。

    光绪帝自然是站在翁同龢一边的,不问青红皂白便下旨责怪王辰浩,并连带着李鸿章也在数落之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