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441章 万国来朝!-《贞观无太子》
            
            
            
                
    第(2/3)页
    毕竟大家都想在这盘棋里多落两个子。
    “陛下放心,臣等马上……”
    “放心放心……”李二都没等他把话说完,便出言打断道,“你让朕怎么放心,高明邀请各国于九月十九参加大明王廷开国大典的消息想必你们都听说了吧?
    难道等他开国大典都搞完了,我们连份名单都没有么?
    既然伱们想渗透,那就搞快点儿,别等你们列出名单的时候,高明啥都安排好了,到时候可别怪朕没提醒你们。”
    要说最先渗透大明王廷的,必然是李二。
    这家伙早早就开始了对大明王廷的渗透。
    如今,其实他也是最积极地。
    渗透好啊,至少对他来说,百无一害。
    “臣等明白!”房玄龄等人连忙说道。
    李二点了点头,倒也没在这个问题上多言,当即又说道:“对了,大明王廷的开国大典你们觉得派谁去好?”
    这个人选倒也值得商榷一下。
    “陛下。”房玄龄说道,“就没没有开国大典,我大唐其实也该恭贺一下殿下再创佳绩,既然如此,倒是可以派一重臣亲赴,刚好将那件事儿一起……”
    听房玄龄这么说,李二点了点头。
    他也是这么想的。
    虽说大家都认为李承乾会接受大唐的好意,但这事儿终究还是需要有人开口去明说的。
    可关键是派谁去呢?
    “要不微臣走一趟?”一说到出使大唐,侯君集当即就开口道。
    他是真想去看看。
    毕竟所有人都将大明王廷说得神乎其神的,说得他都想去亲眼看看。
    “行了,知道你想你闺女了,可你堂堂兵部尚书,如今我大唐还在对高句丽作战,你岂能走开。”李二没好气地说道。
    当然,这理由就有些跛脚了。
    之所以不让侯君集去,还是有其他原因的。
    侯君集闻言,也是一愣。
    当即便躬身道:“微臣确实是思女心切,倒是忘了这一茬儿,还请陛下恕罪。”
    跟了李二这么多年,他又岂不知道李二在担忧什么,说起来,这会儿自己也是一阵后怕。
    哎,没办法,李承乾如今真的羽翼丰满了起来。
    就连李二有意无意之间都在堤防他了。
    “陛下,要不老臣走一趟?”长孙无忌说道。
    他说这话,倒是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
    先不说他之前一直和李承乾不对付,就说他现在,几乎就是无官一身轻,自然不用怕别人非议。
    李二一开始其实也觉得长孙无忌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长孙无忌近年来可是没少得罪李承乾,那小子,也是个记仇的,到时候刁难了长孙无忌,他也于心不忍,当下也就摇了摇头,道:“你也一把年纪了,舟车劳顿的,还是算了。”
    “陛下,要不让微臣走一遭?”就在这时,段纶说道。
    李二见段纶开口,当即问道:“你工部走得开?”
    “工部早就步入了正轨,离开一下想来也无事。”段纶说道,“而且,此番刚好可以和大明王廷工部、将作监交流一二,倒也是一举两得的事。”
    李二点了点头。
    还别说,段纶还真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哪怕其他人也点了点头。
    当即,众人又商议了一番。
    基本上敲定了细节。
    五日之后,段纶带着浩浩荡荡的使团,从长安出发,出使大明王廷。
    而之前他们拟定的名单人选,也尽在这使团之中。
    所以,这是大唐自建国以来,最为庞大的一个使团了。
    就连李二都带着文武百官在宫门外亲自送这支使团出发,这无疑间又把这支使团的规格给拔高了一分。
    而于此同时,高句丽、百济等国也纷纷派出使团,出使大明王廷。
    是的,哪怕还饱受战火的高句丽,在获悉消息后,也第一时间派出了使团。
    北边,薛延陀同样如此,他们不单单派出了使团,还准备了丰厚的礼物。
    嗯,这里面最有意思的就是东瀛了。
    东瀛刚好有使团旅居长安,听闻这消息后,也是专门派了使团出使大明王廷。
    为此,还在长安置办了不少东西充当礼物。
    而在西边,西域诸国更是一个不落得派出了使团奔赴大明王廷。
    纵使是吐蕃,也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使团北上。
    一时间,各国使团加上各国闻风而来的商贾,几乎在最短的时间,都朝大明王廷涌来。
    甚至还有一些单纯是为了凑热闹的家伙,也朝大明王廷涌来。
    倒也显得大明王廷络绎不绝起来。
    而坐镇浇河城的李承乾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顿时笑道:“倒是颇有几分万国来贺的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