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460章 图穷匕见-《贞观无太子》
            
            
            
                
    第(1/3)页
    认真的说,李承乾从来就没想对西域动兵。
    一来正如他对西域诸国说的那般,现阶段西域诸国必须存在,否则他就没有留在西北的借口。
    二来嘛,作为一个后世人,对付西域诸国这等弹丸之国,用兵未必就是唯一的法子。
    经济制裁在后世,可是相当厉害的。
    他也想用这种法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然,经济战其实并非是后世老美子开的先河。
    在华夏灿烂的文明之中,早就有了先例。
    “殿下这是想间接的控制西域诸国的商业?”李勤俭闻言,问道。
    作为一个商人,他自然能听懂一些。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倒也不是控制西域诸国的商业,想控制,还是太难了,但我们可以左右、引导西域诸国的商业,这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
    “可西域诸国要是和我们共建了贸易口岸,势必会让他们国力大增,毕竟我们都知道,这生意必然是赚钱的。
    否则,他们也不会为了一个贸易口岸付出这么多。”普西偌有些不解,“说到底,他们还是占了便宜的。”
    李勤俭也点了点头。
    作为一个商人,就他专业的商业眼光来看,这个贸易口岸绝对是一个双赢的项目。
    不管对西域诸国还是对大唐,都是好事儿。李承乾想借此打击西域诸国,怕是没那么容易。
    李承乾笑了笑,起身走到了门口,抬起头看着有些昏暗的天空,说道:“你们啊,还是不懂。
    前几日,本王看了一本书,书里面记载了管仲管相曾经灭梁、鲁两国的典故。
    名曰种桑误国。
    这可能是能追溯的最早的经济战争,当年的齐国在管相的策略之下,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梁、鲁两国轻松覆灭。”
    “种桑误国?”
    两人听到这个都是有些愣神。
    普西偌自然不知道管仲是谁,但管相这两个字,却也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人。
    至于李勤俭,他倒是知道管仲是谁,毕竟是华夏第一相!可他又不是读书人,这种桑误国的典故,他是真没听说过。
    李承乾见状,当即说道:“当年齐桓公想灭了梁鲁二国,可又碍于自身实力不足,不敢贸然出兵。
    这个时候,管相就给齐桓公出了个主意。
    因为当时的梁鲁两国的百姓平常都爱织一种名为绨(ti)的布料,于是,管相就建议齐桓公带头穿绨料服饰,并下令齐国官员上上下下都穿绨料服饰。
    正所谓上行而下效,老百姓见国君和王公贵族都穿绨料的服饰,自然也就慢慢开始效仿起来。
    不过数月功夫,齐国的绨料价格猛涨。
    梁鲁两国的商贾见状,当即就是大喜,又有管相在中间帮他们作保,两国商人纷纷回到各自的国家,大量的收购绨料。
    可你们也知道,决定货物价格的,从来都是市场。
    他们要的量大,价格自然也就开始疯狂的上涨。
    梁鲁两国的百姓很快就发现,织绨比种地还有搞头!就连两国国君都发现了织绨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毕竟种地才挣多少啊?
    于是很快两国国君就带领两国的老百姓开始疯狂的织绨,那一段时间,梁鲁两国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儿,种桑、养蚕、织绨!
    那几年也确确实实让他们赚取了丰厚的利益。
    可这也让梁鲁两国荒废了耕地,不过这时候他们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手里拿着真金白银,齐国的粮食还便宜,不过十钱一斗,他们还是赚了的。
    然而,就在这时候。
    管相开始收网了,他先是建议齐桓公不再穿绨料服饰,并下令整个齐国上下禁止再穿绨料服饰,将绨料贬低得一文不值。
    理由嘛,多的是。
    一时间,绨料的价格一落千丈,梁鲁两国损失惨重。
    而这还并没有完,紧跟着,管相建议齐桓公下令,严禁将粮食出售给梁鲁两国。
    梁鲁两国那些年几乎荒废了耕地,齐桓公一声令下,两国马上就陷入了粮食紧张的态势之中。
    不过一年的光景,两国虽然从各地筹粮买粮,但两国的粮食还是在往每斗数十钱的价格飙升。
    哪怕两国国君都意识到了问题,立马开始重农抑商,但还是晚了。
    最终,两国不得不向齐国臣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