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乡学-《我在春秋当领主》
            
            
            
                
    第(3/3)页
    要是想杜家、毛家这样的小家都能出几个识字的,然后担任辛邑的小吏,那么辛邑的子弟干什么去呢?
    官职的数量可是死的啊。
    于是辛尽将辛无左叫到了一旁,交给他了这几句话。
    “呵呵。”辛又回应他的,唯有两个字。
    辛无左以为辛又不敢反驳,继续说道:“四民之分,就是为了让农者耕其田,工者造其物。各司其职,各守其位,这方才是治国之道。”
    “呵呵。”辛又继续冷笑:“小小邑宗伯,也敢妄谈之国之道?”
    “君子……我……”
    辛又一句话,让辛无左老脸通红。
    是啊,他不过是一个小小公邑的宗伯,治国这件事离他实在是太遥远了。
    辛又知道这些话是辛尽说的,于是故意看着辛尽所在的位置说道:
    “昔太公(姜太公)始封,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这句话是说,当年周公问姜太公如何治理齐国,姜太公回答,就是要任用有才能的人。
    “管仲本位商贾,一介布衣,却为卿,请问他若是守着商人的身份,能成就齐桓公的霸业吗?
    “你可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些人物哪个不比你辛无左强上千万倍?而他们的出生却都有不同,如果按你所说,舜帝就应该永远种田,傅说就应该永远筑墙,而你辛无左的后人,就应该世世代代当宗伯了?”
    一番话,说的辛无左晕头转向。
    齐桓公他是知道的,管仲自然也听说过。
    可是管仲以前是商人吗?他不太清楚。
    但是辛又的意思,国人们却都听懂了。
    这些大人物出身甚至比普通平民还低微,可是最后都成了大人物。
    这说明什么?说明种田的农夫也能当官啊!
    只要你有才学。
    当然,这只是辛又的一碗老鸡汤。
    这些人物只是个例和传说,大部分人还是被阶级所束缚住了。
    不过是给国人们一丝希望罢了。
    “还有,你说民智不及官,那我前日用浮木送信,为何你还未明白其中关窍,杜乾却猜到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他比你更合适当这个宗伯?”
    辛又言辞犀利,将辛无左逼得只能擦汗。
    “我……这……”
    辛无左又结结巴巴起来。
    “我让你们识字,不过是为了选拔一些良才,帮助我治理辛邑。当世大贤,天纵之圣孔夫子就说‘有教无类’,结果到你这里,这些人都是不懂得治国之策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