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月旦评,评天下第一军师!-《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


    第(3/3)页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想要攻下孙刘联军,就难如登天了。

    鲁子敬,果真名不虚传。

    “诶?兄长,那边这么多人,似乎在做什么?”

    不远处的街道上,数道人影与拐角出现。

    正是司马家族之中,名号‘司马八达’的八兄弟。

    兄弟几人在整个家族,乃是当地,都有着极为响亮的名号。

    司马懿望着台子,解释道。

    “哦?似乎是每月一次的月旦评。

    此会甚是有趣,不如我等前去听一听,如何?”

    “可以,刚巧我们也没事做。”

    “我倒要看一看,月旦评都在评些什么。”

    “走走走。”

    其他兄弟接连点头同意。

    他们一同来到台下,聆听杨彪继续排名。

    “十二军师第六名,沮授。

    沮授是袁绍的首席军师,他的智谋不输于其他同时代的优秀谋士。

    他在见到袁绍后,就为袁绍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战略计划。

    那就是,先统一河北四州,然后奉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南下统一全国。

    袁绍接受了沮授的建议,并且让沮授统一指挥自己的军队,来实现这个战略计划。

    在沮授的指挥下,袁绍统一了河北四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军事势力。

    不过胸怀异心的袁绍,没有接受沮授奉迎汉献帝的建议。

    于是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机会,被丞相捷足先登了。

    在官渡之战前,由于多人向袁绍进谗言,使得袁绍对沮授产生了疑忌。

    他不但剥夺了沮授的军权,还将他带在身边,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在战役过程中,袁绍多次拒绝沮授的正确建议,使得袁军遭到了惨败,沮授也落入了曹军之手。

    沮授在被俘后,坚决不投降丞相,只求速死。

    丞相和沮授过去认识,并没有处死他,并且还对他说,你早和我在一起,天下不足为虑也。

    但是沮授依然想方设法要逃回河北,在逃跑时被曹军发现抓获,于是丞相下令处死了沮授。

    与前面几人一样。

    沮授亦是为袁绍制下定国之计。

    只可惜袁绍实在不堪大用,数次不停谏言。

    倘若袁绍听从沮授建议,当今天下诸侯孰强孰弱,还是两说。

    故而,我将其排在第六。”

    台下观众频频颔首。

    马车内的荀彧也点了点头。

    沮授之才能,的确一时无两。

    正如杨彪所言。

    袁绍若是听从沮授的建议,当时的战争,谁嬴谁败,还是两说。

    远处的司马懿,眼神露出赞许。

    沮授此人,他也曾深入调查了解过。

    才华过人,能力出众,谋划天下能力极强。

    绝对算得上当世最强的谋士之一。

    只可惜袁绍朽木难雕,注定难成大器。

    而在街道的另一头。

    又有一辆马车,从街头驶过,停在了月旦评的台子外。

    车内一名青年兴致勃勃道。

    “兄长,这月旦评每月一次,点评的都是当世绝妙。

    你且信我,听上一次,你定会爱上它的。”

    青年正是曹植。

    而他面前的兄长,正是丞相之子,曹丕。

    曹丕眼中闪过兴趣。

    刚才路过的时候,他就已经听到,再评十二军师。

    这也引起了他的好奇。

    这月旦评,似乎听听也不错。

    他伸直了双腿,找了个舒服的姿势,淡淡道。

    “既然如此,那听听便是。”

    曹植兴奋不已,掀开帘子,想要听的更清楚一点。

    在他们兴致勃勃下,杨彪继续点评道。

    “接下来,十二军师之五,乃是有着毒士之名的,贾诩,贾文和。

    被称为天下第一毒士,是因为他算无遗策,而且计谋狠毒。

    要么不出计策,一出便是致人要害。

    更重要的是,他看人眼光,也极为毒辣。

    最狠毒的计谋是在王允诛杀董卓之后,鼓动董卓旧部攻打长安。

    这使得原本要解散的董卓旧部团结起来,攻下长安,整个关中也因此遭受了一场劫难。

    关中百姓涂炭,贾诩难辞其咎。

    在此后,贾诩辗转来到张绣的手下。

    在丞相征讨张绣的过程中,贾诩为张绣出谋划策,多次击败曹军。

    但是在官渡之战时,贾诩却劝说张绣向丞相投降了。

    他审时度势,认为在此时向丞相投降是张绣最佳的选择,能够为张绣获得最大的利益。

    张绣投降后,一切都如贾诩所料,丞相对他既往不咎,得到了丞相的优待。

    贾诩也因为他的才能,得到了丞相的重用。

    在官渡之战中,他向丞相进献“四胜论”,激励丞相出战大破袁军。

    会识人,懂审时,眼光毒辣,计谋阴狠。

    贾诩贾文和,若不是前四太过天才,我甚至想要将其排在前三。”

    杨彪的话,让马车中的曹丕,眼睛一亮。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贾诩贾文和,毒士。

    有趣……

    以前自己对他并未过多在意。

    如今来看,是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了。

    旁边曹植笑道。

    “兄长,这点评,如何?”

    曹丕微微颔首:“确实有些意思。”

    不远处。

    司马懿也点了点头。

    贾诩的排名,他也极为赞同。

    其才华他有所了解,往往都能一眼就看出问题关键所在。

    平日里更是深藏不露,轻易不展露锋芒。

    心机城府,可谓颇深。

    马车内的荀彧,想起贾诩后,微微颔首。

    当初在攻略荆州的时候,正是他一眼看出问题所在。

    才华确实让人叹服。

    看台上,杨彪笑道。

    “至于十二军师排名第四,亦是我极为欣赏的鬼才。”

    若是按照我原本所想。

    他的能力,堪称前二,敢争第一。

    可之所以排在第四,乃是因为他实在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导致留下的计策,并不算多。

    当真是可泣可气,假以时日,其成就绝对不可限量。”

    杨彪的一番话,顿时让所有人都更加打起精神。

    究竟是什么人,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荀彧和司马懿,曹丕等人,顿时身躯一震,脑海中浮现一个身影,呼之欲出。

    果不其然。

    下一刻,杨彪口中吐出那个名字。

    “此人,乃是鬼才,郭嘉,郭奉孝!

    丞相最信任的谋士当属郭嘉。

    这是因为郭嘉十分单纯,他不理会当时还存在的汉室,只把丞相当作自己真正的主公。

    因此丞相才会和他见面后,就说郭嘉是成就自己事业的人。

    正是因为郭嘉对丞相十分忠诚,他才会很容易了解丞相的心思,从丞相的立场出发去思考解决问题,为丞相排忧解难。

    丞相说自己没有考虑周到的事情,郭嘉会为自己补全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郭嘉在丞相的事业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为了坚定丞相对袁绍的胜利信心,他进献了“十胜十败论”。

    在攻打吕布疲惫之时,他劝丞相进军灭亡吕布。

    在官渡之战时,他预料孙策之死,为丞相排忧解难。

    在灭亡袁氏势力时,他进献的计策让丞相顺利成功。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灭亡袁氏后,郭嘉就去世了。

    丞相对他的死十分痛惜,他本来想要栽培郭嘉,让他继续为曹氏效力。

    只可惜……”

    杨彪眼中闪过惋惜。

    “郭嘉之谋,堪称鬼才。

    大计可定天下,中计可稳军心,下计可破强敌。

    如此之旷世鬼才,却惨遭天妒。”

    马车内的荀彧,也不禁叹了口气。

    郭嘉之谋,他也是看在眼里。

    自从戏志才将其引荐给主公后,郭嘉虽为祭酒,但出言纳策,每每都直指要害。

    虽无其名,却占据主公心中首席谋士之实。

    只可惜啊……

    台下的看客,也阵阵惋惜。

    在众人惋惜中,杨彪继续道。

    “且不说如此沉重话题。

    接下来,十二军师,排行前三。

    第三位,刘备麾下,首席军师,卧龙,诸葛孔明。

    同样早已介绍过他,便不再赘述只讲其能力。

    诸葛孔明作为刘备阵营中,首席军师的第一名,是当之无愧的。

    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势力,能够与诸葛亮加入时的刘备势力相比。

    在刘备三顾茅庐遇到诸葛亮之后,诸葛亮为刘备制订了《隆中对》方案。

    给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虽然在遭受长坂坡之战的失败后,刘备再次遭受了挫折。

    但诸葛亮便发挥自己治国理政的才能,让刘备的实力迅速恢复。

    况且在刘备经历失败,走投无路时,还让其有机会逃走。

    没过多久,又挺身而出,前往东吴与孙权谈判孙刘联盟。

    只能说,卧龙之名,名不虚传。

    论定天下之计,他有隆中对。

    论治军理政,他让刘备麾下井井有条。

    论战略计谋,他危机中救下刘备,又果断前往江东谈判。

    虽然现在诸葛孔明刚出山。

    但单从这些功绩来看,担当得上第三名。

    最重要的是,他未来可期!”

    听到杨彪的评判,台下看客全都纷纷赞同。

    “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我们早有耳闻,如今一看,果真不假。”

    “能让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说明的确有本事啊。”

    “最重要的是那隆中对,不但分析了天下局势,还制定了发展策略,堪称妙绝啊。”

    “……”

    马车内,荀攸微微颔首。

    这诸葛亮才华能力确实出众。

    自从陈牧离开刘备军营后,诸葛亮就是他们进攻的大敌。

    许多计划和策略,都被诸葛亮一一化解和发现。

    现在更是打算联合东吴,战略眼光更是恐怖。

    日后,定然回城大敌。

    不远处。

    司马懿亦是点了点头,在心中记下。

    “卧龙?”

    “我名号冢虎,倒是很好奇,咱们俩什么时候,能碰撞一下……”

    随着排名已经到了前三。

    看客们的情绪已经愈发激烈。

    他们催促着杨彪,抓紧公布前二。

    “杨大人,方才你说,陈牧之能,在那四人之上,现在也该公布了吧?”

    “都已经前二了,估计应该就是第二了吧?”

    “我们真的很好奇,陈牧究竟能排第几。”

    “是啊杨大人,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

    听到陈牧之名。

    不管是荀彧,亦或者司马懿,曹丕曹植,亦或者台后的杨修,全都竖起了耳朵。

    曹丕更是坐直了身子,靠了上去。

    在众人催促声中,杨彪呵呵笑道。

    “大家稍安勿躁。

    我这就颁布排名。

    十二军师,第二位……”

    在万众期待中,他淡淡一笑。

    “丞相麾下,荀彧,荀文若。”

    此话一出,如天雷滚滚,劈在所有人脑海中。

    荀彧也微微一愣。

    他不是没想过自己能上榜。

    可是却没想到,居然排第二。

    难道那陈牧,当真有着逆天之能?

    同样的想法也诞生在其他人脑中。

    谁都没能想到。

    排名第二的,居然是荀彧!

    那岂不是说,陈牧的排名,乃是第一???

    这怎可能?!

    在众人震撼中,杨彪淡淡笑道。

    “荀彧被丞相称作是自己的子房,把他看作与张良相提并论的人物。

    当年汉高祖刘备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荀彧在丞相阵营中的作用与张良也很相似,在丞相出征的时候,他大多时候留守后方的根本重地。

    但是依然为丞相运筹帷幄,保证丞相的胜利。

    在丞相出征徐州的时候,吕布和陈宫攻打兖州。

    在兖州大多数城池都被吕布占领的情况下,荀彧守住了三座城池,为丞相保存了一块宝贵的地盘。

    丞相以此为基础,重新夺回了兖州。

    在此之后,荀彧为丞相推荐人才,稳定后方,使得丞相在战场上没有后顾之忧。

    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丞相想要退回许都。

    荀彧去信劝说,丞相才坚持下来,获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荀彧之能,不仅在于谋略。

    相较于其他的人,他更多另一分治理国家,稳定后方的能力。

    堪称全才。

    故而,我将其排名第二。

    至于第一……

    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了。

    那便是陈牧!”

    在众人难以置信和困惑中,杨彪一口饮尽杯中茶水,站起身来,热血沸腾,眼中闪过钦佩。

    他挺直了身板,掷地有声,高亢激动。

    “陈牧!

    助刘备于微末之中,凭一己之力,将其从无名之辈,拉直雄踞徐州,精兵十万的诸侯!

    可谓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数次击败丞相,让刘备能够安稳发育!

    更是以自身为诱饵,以数千老弱残兵,击溃夏侯惇所率领十万兵马!

    后面更是留下遗计,吞吴十策!

    此吞吴十策,丞相已经知晓。

    惊为天人,堪称当世第一神策!

    陈牧之名,无愧当世第一谋!”

    杨彪激动不已,大步踏出,几乎是吼出最后一句。

    引得现场看客,无不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天啊!原来陈牧居然有着如此才能!”

    “天下第一,当之无愧啊!”

    “将刘备从危难中救起,一步步拉扯为诸侯,试问谁还能做到?”

    “陈牧,当真是前无古人啊!”

    “只可惜,传闻陈牧已死……”

    正在这时,八百里加急快马入许昌,曹操斥候带来了陈牧出山的消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