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种电影不能糊弄的。 陈时平拿着铅笔在纸上画来画去,对于每一个分镜都是斟酌再三。 现在重新找演员,正好有时间把分镜头给完善一下。 “水门桥这段戏画面要暗,在构图上要简约一点,镜头要稳,坚不可摧的感觉一点要出来。” “建筑要够大,我方人少,但是一次次冲击,要对比出那种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保家卫国的信念。” “但是也要注意一点,这一场不能刻画的太过,对面的战损一定远大于我们,不然也不会一次次修桥了。” 陈时平和冯晓宁一点点的讨论,从第一次战役到战争的第二阶段的上甘岭,每一场主要战役都会涉及到。 一共三部,一次性拍完所有关键的战争节点。 陈时平想过以一个小队为主线来拍摄,就像是后来的长津湖。 但是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从战争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很多部队番号都没了。 就像是上甘岭,最开始的时候,一个连一个连的往里填啊。 这是一场接力赛,一场用生命接力的战争。 三部三个主角团。 第一部拍第一、二次战役,第二部拍摄第三、四战役,第三部拍摄第五次和第二阶段胜利前的惨烈战役。 每一部都会减少刻画单个角色的镜头,每个人物都会有出彩的地方,也不会去拍摄什么角色成长。 又不是为了捧人来的。 这场战役里的人哪一个不是在血与火中锻炼出来的。 这样做的话观众视角稍微分散一些。 但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战役本身,而不是某一个角色的魅力。 电影不好拍,不过慢工出细活,现在把准备工作做好,回头能拍的更好看。 一直忙到十二点多,陈时平和冯晓宁才停下来。 “叫点东西吃吧。”冯晓宁揉揉肚子说道:“疙瘩汤怎么样?” “行,西红柿的吧。”陈时平也有点饿了。 打电话给前台之后,没多一会就送来疙瘩汤了。 分量很大,一份就够陈时平和冯晓宁吃了。 酒店还多送了一份烧烤,看起来味道也不错。 陈时平笑着说道:“还是东北的酒店接地气,这要是在京城,只能上一小盅。” “接地气?”冯晓宁愣了一下觉得这个词很贴切。 贴近生活嘛。 很多酒店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疙瘩汤这种东西都不会出现在他们的菜单了。 烧烤基本都不太可能。 两个人一边吃着烧烤一边喝着疙瘩汤。 冯晓宁看了一眼心情不错的陈时平,忽然叹了一口气说道: “之前我在这筹备的时候,看到好多下冈工人,也是可怜的,这次的群演其实不少都是这些人。” 陈时平动作一顿,眉头紧皱地说道:“你想说什么?” “这些人别换了呗,反正还需要棒子军呢,实在不行打打杂也行,给口饭吃,长春这边还好,你要是去哈尔滨,唉.” 陈时平看着碗里的疙瘩汤也叹了一口气,说道:“明白了,我明天飞一趟哈尔滨。” 冯晓宁立马抹了一下嘴,惊讶地说道:“你去哈尔滨干嘛?” “我去谈生意不行啊。”陈时平咬了一口油滋滋的烤油边说道:“吃你的东西吧,烧烤也堵不上你的嘴。” 冯晓宁却好奇了,忍不住问道:“你去谈什么生意?” “谈一个文旅项目,能拉动经济吧,增加一点就业岗位。” “那你去年怎么不做?” “时机不成熟,能不能成都不一定,要是没做成,我就得浪费一个IP和一大笔钱。 当地就浪费一次机会,可能好几年都不会再有机会搞文旅项目。” 陈时平认真解释道:“文旅项目靠的是项目和口碑,不是那么好搞的,今年伱弄得不行,明年就更不会有人来了。 现在的东北的经济整体下滑,只能靠南方游客,但是有钱旅游的人就那么点。 你弄不好,明年花钱再弄也不会有人来了,你不好好弄,浪费的是人家未来好几年的机会。 所以我想着等一等,不过现在等不下去了。” “那今年你要是没弄成呢?”冯晓宁忍不住问道。 “今年.实在不行我贴点呗。”陈时平叹口气不想再说了。 冯晓宁也不说话了,默默把最后一个烧烤串放到陈时平旁边。 能干事的人多吃一点。 吃饱喝足后,陈时平拉住要走的冯晓宁说道:“你往哪跑,我明天去哈尔滨,今晚不加班,工作进度怎么办!” 冯晓宁:“.要不我明天再加班呢?” “我这个导演不在,你加什么班?” “.” 说的真他吗有道理,无力反驳,干活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