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销售火爆-《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第(2/3)页

    而供应给友谊商店的价格则是十块,也就是说,一箱高档养生子,这边纯赚不大到七块,毕竟运到京城也是需要运输费的。

    而友谊商店往外卖的价格是十二块,一箱只赚两块钱,或者说,康明远压根就没想过利用这玩意赚钱。

    看在孙向阳的面子上,他选择了让利。

    不过这份利,并没有让给那些真正的购买者,而是给了那些所谓的二道贩子。

    这些二道贩子主要是那些有能耐,可以进入友谊商店的人,不过他们碍于身份,肯定不会亲自出面,而是让手底下的小弟去卖。

    二道贩子有渠道,有能耐,一箱高档养生枣赚五块,那些去卖的小弟,赚个一块钱,就足以让他们欣喜若狂了。

    如此一来,到了那些‘普通人’手里,一箱高档养生枣的价格就到了十八块钱。

    严格的来说,这种行为属于投机兼倒把,是需要严厉打击的。

    但也要看中间赚钱的人是什么身份。

    毕竟能够进友谊商店的,可没几个简单的角色。

    甚至一开始还是康明远自己找了几个闲赋在家,没事干的小伙伴。

    那些人的能量,随随便便几百箱,一到手,一两千块钱就能到手,这种生意,谁不想做?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聪明人,上辈子,八十年代兴起了一批倒爷,专门利用自身的关系,倒腾各种批条,并迅速蜕变成有钱人。

    眼下这种放在几年后,根本就是小把戏,那些真正有关系有身份的人,都不屑一顾。

    不过现在,这帮人有的赚,才会更愿意出力,进行推销。

    自然,孙向阳这边,赚的也更多。

    就算一箱赚七块,首批五千箱,那就是三万五。

    看上去好像很少,甚至这点钱,双水湾都不放在眼里。

    可不要忘了,本钱跟利益的差距。

    哪怕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种植枣树,可苏慧晚也按照孙向阳的吩咐,不但在本县收购,甚至还去邻县收购,初步估算,这批高档养生枣足足有十几万斤。

    眼下制约高档养生枣的不是别的,而是纸箱厂那边的生产能力。

    就算按照最终三万箱的规模,这次也能够带来二十万的纯利润,这还是因为第一年仓促上马,并在多数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

    等后面大规模种植,产量将是十倍,数十倍的提升,那個时候,一年能给县里带来最少几百万的收入。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几百万,即便对一个县来说,都是笔很大的数目。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