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柳青开始反击了。 周明拍视频特长彻底派上用场。 他将奶奶的原始设计图、创作日记与浩宇的产品做成交叠对比动画,配上清晰的标注:“五十年前的原创 vs现在的抄袭”。 视频结尾特写奶奶日记里的一句话:“明哥说像水中月影,故名月影纹。” 不懂设计的农村妇女们又一次进来了镜头。 画面清晰记录李阿婆颤抖的手如何精准地劈出七十二道柳丝;爷爷如何凭手感判断柳条湿度;王婶如何闭着眼睛都能编出完美纹路...这些视频没有华丽解说,只有粗糙真实的画面和柳条摩擦的沙沙声。 江韩请来非遗保护专家和知识产权律师进行直播解读,为清河柳编正名。 专家的点评一针见血:“保护不是垄断,如果没有专利保护,真正的传承人反而会被抄袭者挤垮。” 周末,一家知名纪录片团队来到清河镇,说要拍真正的柳编工艺。 带队的导演拿着仿冒的产品直摇头:“这机器压出来的纹路,哪有手工的温度?” 摄像机镜头下,爷爷演示如何凭手感挑选柳条:“过刚易折,过柔无骨,要选柔中带刚的。” 李阿婆展示她变形的手指:“这手编了七十年筐,现在的小年轻谁肯吃这个苦?” 最震撼的是工艺对比环节。 一个个仿品在水浸测试中慢慢变形散架,而清河柳编的真品不仅完好无损,柳条反而因吸水膨胀结合得更紧。 “看到了吗?”爷爷对着镜头说,“机器偷得了样,偷不了魂。” 纪录片团队当晚剪出短片发布,标题意味深长:《真假非遗之间,只差一个“匠心”》。 一夜之间,#守护真非遗#冲上热搜。浩宇家居的官微被骂到关闭评论。 但柳青没有沉浸在胜利中。她发现了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真正的老手艺人开始在网上发声,诉说被抄袭、被挤占的经历。 她翻看着评论对张磊说:“不止我们一家,很多非遗项目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