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阻拦-《知否从袁家庶子开始》
            
            
            
                
    第(2/3)页
    既然能因为韩章的事情合作,那就不是一些小事可以动摇的,就比如今日拦住三人,不让他们上朝。
    至于说其他人假传圣旨?那就更简单了,光是收买天子亲军就这一条,就能让对方万劫不复。
    这么说吧,袁文殊特别希望,今天这道口谕是假的,那到时候才好玩呢。
    而张兴宗三人,听了袁文殊的话之后,也是出奇的没有愤怒,因为他们知道,愤怒也无济于事,要知道,袁文殊已经说了是奉了圣旨来的。
    哪怕你想求证,也得是明日早上的事情了,至于假传圣旨,他们三人从没想过。
    至于袁文殊怕不怕这个?他才不怕呢,要不也不敢这么玩,别忘了他现在可是西北继承人。
    别说这次是被骗了,就是真的假传圣旨,只要不是造反,那就没有大事,就连爵位都不可能被夺。
    要知道,背靠着西北的袁文殊,可不是那个,自以为隐姓埋名无依无靠的顾二,不管是演戏还是如何,都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被夺爵。
    这就跟,三品以上官员的免死金牌一个道理,官家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到处理的时候,他会给你一笔笔的记着,到时候时机成熟一起处理。
    但是现在这位官家,可没几年好活了,袁文殊,并不怕这位记得小本本,在者,作为臣子,要时刻懂得自污的道理。
    你要不时的犯错才行,要把自己的把柄交到官家手里,让他想收拾你的时候,就有办法收拾你。
    只有这样,他才会放心的重用你,并且不怕你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因为他随时可以把你拿下。
    这就是帝王心术,上位者的必备技能,你有弱点,皇帝才会放心用你,当他手里有你的把柄时,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是不是很矛盾?在常人看来确实如此,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你的把柄越多你睡得越好。
    因为虽然皇帝随时都有动你的理由,但是当付出的代价太大时,他就会考虑得失。
    在这时,皇帝一般会平稳的布局,然后把他布好的局交给太子,等皇帝死后,再由新皇帝决定是否要动。
    而袁文殊就不怕这个,因为当今这位官家没有儿子,他哪怕是过继了宗室子,那也不是他的儿子,君不见,那赵宗全端着他的碗吃饭,还要把他的名分让给外人。
    虽然那人是赵宗全的亲生父亲,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赵宗全的无耻,所以表面上,是太后组织人造反,实际上,无非就是想把这个白眼狼换掉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