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433章 长孙皇后的敲打-《贞观无太子》
            
            
            
                
    第(1/3)页
    魏征内心其实也有隐忧。
    李承乾虽然表现出了天纵之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对李承乾而言,并非是什么好事儿。
    至于他魏征,其实也有着他的无奈。
    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他就不再参与派系之争。
    一来是心灰意冷,二来是李二也不会允许他参与这些派系之争。
    所以魏征选择做一个谏臣。
    这也是他的无奈。
    没办法,谁叫他曾是李建成的幕僚。
    昔日李建成和李二争夺皇位的时候,他甚至还怂恿过李建成先下手为强,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先下手为强的那人是李二。
    所以,李二允许他做一个谏臣,甚至允许他做一个名臣,因为这不单单是魏征需要,他李二同样需要。
    说句比较暗黑的。
    李二和魏征这一对千古传诵的君臣,其实就是两人心照不宣地演了一出戏罢了。
    而这出戏,他们两人都是受益者。
    一个赢得了直言犯谏的名声。
    展现出了为官者,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而不畏生死的名臣之风!
    一个赢得了纳谏如流的名头。
    表现出了一个君王博大的胸怀,不管你曾是谁的人,只要一心为了大唐,那朕就能许你高官厚禄!
    妥妥的双赢!
    当然,这是比较黑暗的思想。
    也许人家本身就有那么高尚,也尤未可知。
    这会儿,众人听到魏征这番话倒是都沉默了。
    李承乾经此一役真就是一战成名了。
    未来的大明王廷必定会得到一个高速的发展期。
    而他们那位心眼儿其实不怎么大的陛下,不知道又该折腾出什么幺蛾子了。
    但未来的大唐,有得折腾了。
    “还是商议一下人选的事儿吧。”长孙无忌说道,“诸位应该都明白,若是殿下身边没有我大唐的官员,未来殿下要是回大唐继承大宝,怕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啊。”
    听长孙无忌这么说,众人都点了点头。
    确实。
    皇位之争从来就不是某一个人能决定的。
    孤军奋战的太子,绝逼没有好下场的。
    所以他们压根就没考虑过李承乾会不会拒绝,因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那就去长明酒楼坐坐?”房玄龄笑了笑。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都笑了。
    虽然他们都相信李承乾不会拒绝,但提前给他透个风也是好事儿。
    说着,几人就直奔长明酒楼而去。
    虽然长安城有宵禁,但这玩意儿对他们卵用都没。
    皇宫中,李二一个人坐在两仪殿微微有些愣神。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二说道:“把镜子给朕拿来。”
    很快,内侍就把一面人高的全身镜抬了出来。
    李二走到镜子前,左右照了照,这才小声道:“朕真的老了?”
    “陛下说笑了。”一内侍笑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怎会显老。”
    内侍这话也不单单只是恭维,单从年龄来说,李二如今三十多岁,确实是当打之年,怎么可能老?
    “也是。”李二笑了笑,这才摆手道,“抬下去吧。”
    他又不是脑子有坑,自己老不老还用别人来告诉自己?
    他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陛下,大明王廷的消息都在这里了。”就在李二愣神之际,密谍司的老家伙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
    李二点了点头,那老家伙这才将一个装着不少信函的托盘放到了桌案之上。
    “之前有没有探查到高明和西域诸国有所勾连?”李二随手翻阅着手里的信函,随口问道。
    密谍司的老家伙思索了一番,这才从托盘中拿出一个信函说道:“之前有消息说,殿下委派王玄策秘密出使,虽然不知道去的是什么地方,但经过我们了解,应该是去了西域。”
    “王玄策?西域?”这名字李二有些耳熟。
    “殿下的礼部侍郎。”密谍司的老家伙提醒了一句。
    经他这么一提醒,李二点了点头:“想起来了,当初就是这个王玄策出使铁勒部,促成了铁勒部归顺高明的。
    这一次又是他?
    倒是有些能耐,对这个王玄策可有调查过其背景?”
    “王玄策祖籍洛阳,自幼家贫,而且幼年丧父,其母也在前些年过世了。
    在其母过世后,他就从洛阳来到长安打算投靠一远亲,只是他这远亲家里也就一般,正所谓长贫难顾。
    而王玄策又一心想读书考取功名,最后,经人介绍,王玄策这才去了泾阳在杨家做账房。
    其实也是一种互惠互利吧。
    第(1/3)页